赵 阳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宋代抗金名将李纲七首咏史词之一。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善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雄沉劲健。《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作者对于淝水之战的描写,语言刚劲,结构谨严,有条不紊,层层推进,风格沉稳雄劲,既明写东晋方面的地利人和,又暗写前秦由长驱直入到仓皇溃败的全过程,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南下,意欲一举灭除东晋,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面对众人劝阻,苻坚自信满满:“我有百万大军,一人扔根马鞭,就能把长江的流水堵住。消灭东晋,还不就像捏死只蚂蚁一样!”大军所向披靡,摧枯拉朽,轻取寿阳后,在淝水岸边扎下阵营,等待决战。面对强敌压境,东晋谢安临危受命,派谢石为都督、谢玄为前锋,率领8万北府兵直指寿阳,在城外八公山隔淝水与敌军形成对峙之势。考虑到己方兵力太弱,且远途奔袭,士气、给养都是问题,必须速战速决,于是谢玄派人激将秦兵:“你们那么远到我们的疆土,却在淝水边上列阵,这是不想速战速决。其实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你们有胆稍微后退一点,让我们的人渡过河去拼上一拼,一决胜负,不也是一件很痛快的事吗?”苻坚听了,又犯了妄自尊大的毛病,自负地说:“兵家最忌背水作战,只管让军队退后,让他们过河又能如何?等到他们过来后,我们用铁骑把他们全赶进河去喂鱼!”苻融想了想,也觉得可行,于是指挥秦军后撤。不曾想河岸空间十分狭窄,前军一退,后军退无可退,拥挤在一起,一下子阵脚大乱,难以控制。此时,混在队伍中的晋军奸细趁机大喊:“秦军败了,快跑!”秦兵信以为真,争相逃命。谢玄带领八千精兵乘势渡过淝水,声析江河,势崩雷电,展开猛烈攻击。苻融急忙下令稳住阵脚,但号令还怎能传得下去?后退的士兵排山倒海般涌来,他的坐骑一个趔趄倒在地上,迅速赶上的晋军手起刀落,苻融糊里糊涂被结果了性命。晋军乘胜追击,秦军全线崩溃,人马相踏,死者塞川蔽野,残兵败将“弃甲宵遁”,被歼十之八九。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惶惶如丧家之犬,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晋军追来。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貌似强大的秦军大败,保住了东晋的安全。对南宋,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晋师胜淝上》中,作者首先为读者展开一幅长江形势图,但见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如此天险,再加上人的深谋远略,北方“索虏”岂敢吞噬我们的土地?这段描写和论述,为下文转入“淝水之战”,进行了必要的铺垫。你看那苻坚率百万之众,“倏忽长驱吾地”,强大不强大?但东晋有宰相谢安,其一是决定了坚决抵抗、决不妥协的大政方针;其二是运筹帷幄,用人得当,放手让将才们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不直接干预军事,气定神闲,指挥若定,“围棋赌墅”,从容不迫,为东晋稳定人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后来,看似一边倒的形势,果然实现大逆转,秦军居然真的被晋军打败了。消息传到建康,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完信,就放在了一边,依然如旧,继续下棋。客人问他什么情况,谢安面不改色,缓缓答道:“没什么,小儿辈遂已破贼。”
晋军的胜利,偶然的必然,历史的奇迹。作者感慨,以“奇伟”所称之,换头对这场胜利进行生动描述。谢玄率领八千精兵直渡淝水,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苻坚在败逃路上,惊慌失措,风声鹤唳,亡魂丧胆,弃甲曳兵。《晋师胜淝上》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虽《诗经》“大雅”和“小雅”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猃狁的诗篇,也不得专美于前了。这个评介,不可谓不高。
李纲在写《晋师胜淝上》时,正值北宋被金兵所灭,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了南宋新政权,畏金兵强大不敢收复中原,有志之士无不扼腕,不少爱国诗人通过作品表达渡江北伐、恢复中原,驱除金虏、还都汴京的爱国热情。该词从长江天险写起,指出既凭天险、又重人谋何惧“索虏”的御敌战略,接着以主要篇幅描述“淝水之战”的过程及其值得借鉴的历史意义,意在说明抓住主要矛盾就可追求事在人为、从而实现俯仰异观的可能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