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好细腰的楚王,后来怎样了

——楚考烈王记事15

版次:03  2024年07月0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沈国冰

1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一个很独特的诸侯国。

他拥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双料桂冠,当然戴着这两顶帽子的诸侯国也不止楚国一个,还有秦国和齐国以及由晋国一分为三的韩赵魏。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列强。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强之一。

有历史迹象显示,楚国是“五霸”“七雄”中,最有能力和资本成为战国的终结者和中原帝国的一统江山者。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复杂和绕口,直白地说,就是:当初楚国是最有希望最有可能也最有资本成为统一六国的国家。

只是后来,被秦国后来居上,取而代之。

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很多。但历史给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因,那就是王的问题。

没有雄才大略的王,楚国凭什么?

如果楚国多几个像庄王、宣王、威王那样的雄主,楚国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那句话不是这样讲的吗?历史不可以假设。

2

公元前704年,熊通称王,这就是楚武王。此前,楚国的国君,都是侯。

楚国传国有42位君(16位国君)、王(26位楚王),别看数量不少,但雄才大略的王,屈指可数、乏善可陈。其中的最杰出的王,也最有代表性的雄主,当数楚庄王熊旅了。以及其后创造“宣威盛世”的楚宣王、楚威王。

似乎正印证了那句话,富不过三代。雄主不过三世。

熊围这个人,也就是后来的楚灵王,是楚庄王的孙子。熊围的父亲,是楚共王熊审,接替他老爹楚庄王当了31年王,之后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熊围的大哥熊招,也就是楚康王。楚康王当了15年王,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熊员,也就是楚郏敖。

算起来,这个楚郏敖是熊围的亲侄子。

但在王权面前,不要说亲侄子,亲儿子亲爹都抵不过王权的诱惑。

楚郏敖四年,公元前541年,楚郏敖生病卧床,于是,熊围借口入宫探病,用束冠的长缨将楚郏敖勒死。公元前540年,熊围自立为王,这就是楚国的第26任(君)王,楚灵王。

楚灵王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他当王12年,基本上把他爷爷楚庄王开创的霸业差不多败光了。

楚灵王偏爱细腰之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讲的就是他。“楚王好细腰”记载在众多古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描述得比较详细,像一个原始的故事。《战国策》《威王问於莫熬子华》篇记录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威王听了莫敖子华对过去五位楚国名臣光辉事迹的介绍,羡慕不已,慨叹道,“当今人才断层,哪里能找得到这样的杰出人物呢”。于是莫敖子华讲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

从前,先帝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顿饭,所以,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都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于车栏杆。谁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们都忍住了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我又听说,君王好射箭的,那他的臣子都佩戴扳指和臂衣。大王一直没有特别的爱好,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出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

楚灵王偏爱细腰,并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男人们的腰,是男性官员的细腰。显然,楚灵王好“士人”之细腰,并非楚灵王有同性恋倾向,而是楚灵王希望自己的大臣、将军们不要肥头大耳、身材臃肿、腰围无度、大腹便便。也就是,不要成为油腻的“中年男”。

3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只好带领晏子改道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你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屑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屑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屑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这就是今天著名成语“挥汗如雨”“摩肩接踵”的来源。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羞辱他,让他知道我的厉害!可是,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故作惊讶地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站在那里,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典故;“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也是淮南作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原创成语大系的代表性成语之一。

不过,鲜有人知道,“晏子使楚”和“橘生淮南”居然同源派生,既与晏子有关,还与那个愚蠢的楚王不无关系。

不错,如你所知,“晏子使楚”和“橘生淮南”中的楚王,就是那个愚不可及的楚灵王。

由此看来,“淮南”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前540年-前529年在位)担任楚王期间,算起来,距今已有2600年了。

4

到灵王十一年的冬天,楚灵王又发兵去打徐国。当时正值下雪,士兵们身着铁甲,手执兵器,暴露在风雪之中,寒冷难耐。灵王却身穿腹陶裘,外披翠羽披,头顶皮帽,足踏豹皮装饰的锦靴,站在中军帐前观看雪景,连声赞叹“真是好雪!”让士兵们身冷心更寒。

右尹郑丹劝楚灵王班师,本来已经说动了,却正好伐徐的将领传来捷报,灵王以为徐国早晚可灭,班师的事也就不提了。

楚灵王常年在外征战,却不料国内出事了。蔡公弃疾(灵王的弟弟,后为楚平王)等人趁灵王不在家,杀掉灵王的儿子太子禄和公子罢敌,立自己的另一个哥哥公子比为王;同时还派人到乾溪去,向楚国的官兵说:你们的国家已经换了新的国王,你们要回去的,可以留任原来的官位,你们所拥有的土地也可以归还你们;如果你们不回去投靠新王,继续跟着这个昏君。那么你们被抓住以后,就要被杀头并夷灭三族。楚灵王的部队本来就非常不满,让他们这样一说,一下子作鸟兽散。

这个昏庸的王见自己的王位子丢了,还听说自己的儿子也被杀死,就倒在地下嚎啕大哭,喊天呼地。他对旁边仅存的两个随从说:我不是为自己伤心,我是为儿子伤心。我对儿子多好啊,怎会遭到这种报应啊?

真是应了那句话,墙倒众人推。一个随从说:你杀别人的儿子太多了,能不到这种地步吗?灵王被他抢白了这一句话,当即止住了眼泪。

楚灵王孤独极了,一个人在山里闲荡,走得饿了,就想下山去要点吃的。在下山的路上,他遇上以前的一个熟人,就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说:我都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点儿吃的吧。可是那人却说:我们的新国王已经下达命令,谁要是送你吃的,就会被杀头。灵王又气又饿又累,一下倒在了地下,正好压在了那人腿上,昏了过去。那人抽出了自己的腿,边走嘴里还边说:你这罪恶滔天的家伙,你也有这一天啊!

困在山中的楚灵王,后来又遇到大夫申无宇之子申亥。正直的申无宇,看不惯楚灵王所作所为,多次劝谏并冒犯过他。很奇怪的是,楚灵王并没有处置申无宇,这真是一个例外。所以,申无宇临死时叮嘱自己的儿子申亥要报答灵王的恩情。

申亥把灵王请到家中,给他饮食,还让两个亲生女儿给他侍寝。但灵王这时已经没有这个心思了,衣不解带,只是哭。半夜里,哭声没了。申亥的女儿向父亲报信说,楚灵王已经自缢而死。

一代著名庸主楚灵王,就是这样的结局。

在楚国42个(君)王之中,楚灵王和他的爷爷楚庄王一样,都是有故事的楚王。

不同的是,一个雄才大略,一个昏庸无道。

历史沉默不语,后世喧嚣如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