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体检报告都有很多人的尿酸偏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尿酸偏高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尿酸?尿酸是人体代谢的产物,是嘌呤(DNA或RNA)分解后的最终产物。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嘌呤产生,当它生成过多时会在肾脏和肠道中被分解,从而产生大量的尿酸。
从临床上讲,尿酸是引起痛风发作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有两种类型的痛风:一种是痛风性关节炎型,另一种是无症状的尿酸盐沉积型。
一、药物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尿酸盐沉积型痛风,临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是秋水仙碱,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嘌呤代谢,减少尿酸的产生。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秋水仙碱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通常程度较轻。此外,有研究显示秋水仙碱会增加肾脏损伤的风险。因此,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和痛风患者禁用秋水仙碱。
降尿酸药物对肾脏的影响:研究显示,大剂量秋水仙碱可增加蛋白尿,加重蛋白尿和肾功能损伤,甚至会导致急性肾损伤。此外,长期服用秋水仙碱还可导致脂肪肝、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
降尿酸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大剂量秋水仙碱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降尿酸药物对血管的影响: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秋水仙碱虽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推荐作为痛风患者长期服用。
二、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于排泄身体中的垃圾和毒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还能够稀释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尿酸是溶于水的,水可以帮助尿酸排出体外,因此尿酸偏高时要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000毫升。尿酸的排出与尿液的形成是互相促进的,而大量饮水可促进尿液生成,有利于尿酸排出体外。正常人一天至少应饮用1500至2000ml水,痛风患者饮水量应增加至2500至3000ml。此外,大量饮水还可促进排尿,有利于尿酸排出体外,降低血尿酸水平。人体内的尿酸80%来自体内合成,20%来自食物,因此控制饮食,多喝水对控制尿酸有一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喝水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比如早晨起床后、上午10时、下午3时左右、睡觉前和吃完饭后都是喝水的好时机。
三、多运动
运动对于控制尿酸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要注意,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能做剧烈的运动。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酮体等物质在体内堆积,从而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反而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加重。但是也不要太过节制,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减少尿酸的形成。所以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或者75分钟以上剧烈有氧运动(如羽毛球、网球、篮球等)。可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既然是生活方式病,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
1.禁烟:吸烟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尿酸排泄,从而使血尿酸升高。
2.避免酒精及饮料的摄入:酒精在肝脏中代谢,会产生乳酸从而抑制尿酸排泄。而且酒精还会使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又会抑制尿酸排泄。含果糖较多的饮料应尽量避免。
3.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嘌呤在体内代谢会产生尿酸,而大多数含嘌呤高的食物都含有丰富的嘌呤,会升高体内的尿酸水平,比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浓肉汤、火锅汤等。要注意避免食用这些食物,或者是在食用时要注意控制量,以免摄入过多嘌呤而导致尿酸升高。
4.避免受寒、着凉:受凉容易使血管收缩,引起尿酸排泄减少。
5.控制体重:肥胖可导致体内产生过多的脂肪和类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并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体重指数(BMI)在18.5至24之间为宜。BMI是身体质量指数的简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18.5至23.9为正常体重范围;24至27.9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
6.少吃或不吃富含果糖的食品。大量研究表明,过量摄入果糖可导致体内尿酸合成增加,从而导致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患者应减少含果糖饮料的摄入。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g果糖。
(作者单位系东营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