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排便困难是便秘的最主要症状,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目前,便秘已成为人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脾虚引起的,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主升清,主肌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大肠主津,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统血、统摄津液、统摄精血;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大肠主津,司排泄。脾、胃、大肠、小肠都参与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大肠与胃相通,胃主通降,主津液,而大肠主传导作用。若出现大便秘结情况时可采用以下穴位进行治疗。
一、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腹部,肚脐两侧旁开3寸处。此穴在大肠经的循行路线上,有升清降浊、理气通便之功效。天枢穴可使肠腑之气上升于肺,以助肺的肃降功能,从而使糟粕下降而糟粕得去,大便随之而下。
取穴方法:仰卧位,用手指按压天枢穴,并将拇指按于天枢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肚脐两侧,以使之产生酸胀感。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即可。每日早晚各一次。
按摩方法:按摩时可以采用指揉的手法,以中指指端轻轻按在天枢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肚脐两侧,然后用中指指腹按揉穴位。手法应由轻到重,再到轻,每次按揉1至3分钟即可。
此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取艾条或艾炷在天枢穴上点燃熏烤5至10分钟左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天枢穴在治疗便秘的同时还可兼治胃痛、胃胀、呕吐、腹痛等症。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便秘可配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二、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背外侧缘,当第2跖骨基底部前下方,当第1跖骨基底前缘凹陷处,左右各有1个。内庭穴的功效是清热通便。按摩内庭穴可以起到清泻胃火、缓解便秘、降逆止呕的作用。患者可仰卧于床上,将左手或右手拇指按压在内庭穴上,稍用力按揉0.5至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也可将双手食指并拢,放于左右足三里穴上,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揉按内庭穴约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三、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人体的手阳明大肠经上,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支沟穴具有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黄疸等。
用拇指指腹按压支沟穴,以有明显酸胀感为佳,每次按压5分钟,每日按压1次。对急性肠胃炎、习惯性便秘、腹痛腹胀等症效果显著。操作时先将拇指指腹放置在穴位上,适当用力按揉0.5至1分钟,每日按压1次;再将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适当用力按揉0.5至1分钟,每日按压1次。对于小儿便秘可采用大拇指指腹按压支沟穴的方式治疗。儿童患者每次按揉时要注意力度不要太大,以出现酸胀感为宜;对于老年人可以使用拇指指腹按压支沟穴的方式治疗。
四、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肚脐正中线上。脐为五脏六腑之宫,是元气归聚之处,元气在此通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遍布全身。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气汇聚的地方,是治疗胃肠病症的要穴。
中脘穴具有和胃理气、通利肠胃、降逆顺气等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滞所致的腹胀腹痛、脘腹胀满、泄泻等胃肠疾病。现代研究表明,中脘穴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中脘穴1至3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或用艾条温和灸5至10分钟(不能时间太长);每日可做2至3次。如果便秘较严重,可每日按压中脘穴3至5分钟,直至大便通畅为止。
五、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本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之功效。《针灸甲乙经》记载:“三阴交主诸虚劳损,妇人脏躁,足肿痛,遗精,带下。”《医宗金鉴》也有“三阴交主诸虚不足,及腰痛”的记载。现代研究表明:三阴交穴可有效改善肠管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并促进肠道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对便秘有较好的疗效。按摩三阴交穴可治疗脾肾两虚引起的便秘。
操作方法:将左手的拇指指腹放于右侧三阴交穴,拇指和食指捏住穴位并向下按压;右手大拇指按于左侧三阴交穴,其余四指握住穴位两侧,按压时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按摩时间约1分钟。
注意事项:按摩时应避开伤口、肿瘤和感染病灶;孕妇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不宜灸。可以将此穴贴于肚脐处或以艾条灸之。
六、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是足三里的原穴,所以该穴位是一个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重要穴位。当出现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可以按压足三里穴。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会有酸、胀、麻的感觉。如果该穴位感到疼痛,则表明你已经受了伤,应立即停止按压,并去医院就诊。按压时要注意手法轻柔,不宜过重;饭后或饱腹时不宜按压。
另外,常按揉足三里穴还可以起到调节饮食、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达到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作用,对一些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患者可将双手拇指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附在腿上,以腕关节为轴做圆周运动来按摩足三里穴。
七、合谷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痢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头痛、牙痛,还可用于防治感冒、牙痛等疾病。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分别按压合谷穴的两侧。按揉时注意力度要适当,以局部产生酸、胀、痛感为度。每分钟按揉20至30次,2至3分钟后患者会出现酸胀、轻微疼痛等感觉。如果按压时感觉局部有轻微疼痛感,可以用拇指的指腹稍微用力地按压或揉动合谷穴数分钟后可缓解症状。当按压和揉动合谷穴后,患者会出现大便秘结情况时,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压合谷穴10至15分钟。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侧,在第一掌骨中点处。按摩时用力要适当,不要太重或太轻,以能按揉到酸胀的感觉为宜。
(作者单位系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