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临近,大学生应聘求职进入关键期。网络平台上,一些求职中介推出“名企实习”“内部推荐”等项目,有的要价高达十几万元。这些服务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高价的“内推”服务,每年都在上演。毕业季临近,各类“付费实习”“包过内推”广告又多起来了。有的机构很聪明,公开宣传时一般只说提供简历修改、内部推荐、面试辅导等正规服务,要价只有几百、上千元不等。但客户按照提示添加卖家微信后,他们会私下承诺“包过内推”,但要价非常高。至于“包过内推”的办法,有的透露拥有直通企业上层的内部关系。
“付费内推”是否靠谱?结合近些年媒体报道来看,并不靠谱。一些求职中介推出的“名企实习”“包过内推”,背后其实是一种诈骗套路。在一投诉平台上,以“内推”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不少求职者反映求职中介“虚假宣传”“消费欺诈”“拒不退款”。况且,现在互联网大厂招聘越来越规范,违规的“付费内推”基本没有可操作的空间。
“付费内推”之所以会存在,就是一些不法机构瞄准了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的信息差和渠道差。例如,有的讲授内容包括面试和简历投递过程中的技巧等,与公共平台上发布的学习资源和技巧没什么差别,机构宣传的那些内推渠道,事实上也就是一些网上的公共信息。即便是有的企业存在内部渠道,其中的法律及安全风险也是并存的。
“付费内推”不可信不靠谱,对其治理和依法打击很有必要。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帮助毕业生防范“黑中介”“招聘付费”等就业陷阱,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招聘欺诈、恶意解约、“培训贷”等违规违法行为。但更重要的是,须与整治劳动用工和人力资源市场同步,为劳动者营造放心的就业环境。
企业强化管理也至关重要。据报道,几年前,腾讯集团就发布过一起反舞弊调查:多名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由中介机构负责招募实习生,腾讯员工负责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的远程实习,从中分利。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类似的隐患是否存在,值得引起注意。要通过堵塞管理漏洞,规避“付费内推”等违规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此外,实习制度体系的完善也需要重视。据受访专家表示,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一大困境是急需实习机会以获得职业体验和毕业证明,这恰恰成了某些商业机构的利用目标。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在保险、劳动保障、教师指导以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缺乏统一和规范的实习制度体系。而这也正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企业共同发力,弥补此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