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夏季来临,大通区坚持“生命至上、安全至上”,采取“主动预防+及时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四方”责任,织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安全防线。
“主动预防”筑屏障。该区及时召开防溺水联席会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省防溺水新十条硬措施,明确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村、社区利用广播、悬挂宣传标语,宣传防溺水知识;端午节前夕,各校(园)充分利用黑板报、“国旗下的讲话”、主题队会、手抄报、展牌等,开展校园防溺水宣传。严格落实“1530”(每天上下午放学前1分钟、周末5分钟、节假日30分钟宣传教育)警醒教育要求,提醒学生做到防溺水“六不一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落实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落实区领导包保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包保村居、村居包保到户,教体局包保学校、校领导包保班级、教师包保学生的层层包保责任制。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预防溺水事件工作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筑牢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安全屏障。落实各水域管理责任划分,明确防溺水责任单位、个人,加强重点时段值守巡查,区政府分管领导、区教体局、各乡镇多轮次单独或联合开展防溺水工作督查。
“及时处置”除隐患。在加强“主动预防”青少年溺水的同时,区政府分管领导及时与淮南市蓝天救援队对接,协商应急服务支撑工作并达成协议。端午节期间,市蓝天救援队派驻队伍,驻点在大通区重点督查水域——满汉口采石塘口负责现场巡查及救护处置。救援队配备救生艇等专业救援设备,解决了一旦有危险发生,现场缺乏专业救援队伍的问题。端午节期间,区教体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赴重点水域,现场劝导青少年儿童及其监护人不在危险水域下水游泳。据悉,大通区将与市蓝天救援队在防溺水重要时段采取长期合作,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本报通讯员 蒋道军
本报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