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版次:02  2024年06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连日来,凤台县顾桥镇坚持用好“另一半农业”,积极探索秸秆回收利用新方式,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该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部署、调度,将秸秆打捆离田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村到组、到地块、到机车,抢抓有利时机,全力进行农机具秸秆打包打捆离田作业。党政领导带队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镇村通过微信群转发政策,依托网络等媒介方式及时播报、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秸秆焚烧的危害,传播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好声音”。

该镇班子成员带队、包村干部深入田头,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层层压实包保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个地块分析研判,组织各村做好秸秆打捆离田,加快秸秆离田进度,保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该镇2.4万亩麦田秸秆离田和粉碎还田全部完成。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王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