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肥胖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21年6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线上发表了《肥胖与癌症》,报告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有关肥胖和癌症关系的大量研究成果。
该报告基于近10年来有关肥胖与癌症关系的多项研究,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等方面阐述了肥胖与癌症发生的相关性。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存在关联。肥胖者比非肥胖者患癌风险更高;肥胖者患癌风险高于正常人;体重指数(BMI)越高,患癌风险越高。由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之间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但总的来说,肥胖与癌症发生相关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脏内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胰岛素作为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分子,其水平异常可引起多种疾病发生。
胰岛素抵抗(IR)是指机体对葡萄糖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糖输出增加、脂肪组织动员增加等现象。IR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和需求之间不平衡,即产生胰岛素抵抗(IR),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代谢产物也相应减少,最终导致葡萄糖在体内堆积。体内产生的大量葡萄糖可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或肌肉等器官进行代谢利用,但过多的葡萄糖可能导致肝脏和肌肉等器官的胰岛素抵抗。
肥胖是引起IR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者由于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使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机体胰岛素抵抗。此外,肥胖还可导致肝脏合成增加,从而引起肥胖相关性脂肪肝的发生;提高机体炎症反应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等;还可增加体内脂质代谢异常。
由于胰岛素抵抗是发生癌症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积极开展以胰岛素抵抗为靶点的癌症筛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量饮食和高热量摄入;进行规律运动锻炼;适当控制体重;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量,降低体内脂肪含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进行自我监测等。
此外还应对肥胖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和筛查,如有糖尿病或其他代谢疾病者,应及时就诊于专科医生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肥胖与肠道菌群失调
肥胖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炎症和免疫反应,包括免疫抑制细胞浸润和功能障碍。另外,肥胖还会导致肠道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些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从而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认为肥胖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存在双向影响作用:一方面肥胖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这可能与肥胖人群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有关;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影响食欲、能量代谢及炎症反应等机制促进肥胖的发生。
除了直接导致肥胖外,肠道菌群失调还可通过改变机体代谢途径(如影响胆固醇合成、调节胰岛素抵抗等),间接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此外,肥胖还会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风险。这些因素均可能会通过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等机制促进肿瘤发生。
因此,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平衡膳食结构及减少膳食中的有害物质摄入等措施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肥胖与慢性炎症
肥胖会导致慢性炎症反应,肥胖状态下的慢性炎症反应是导致多种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肥胖者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包括:1)脂肪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可诱导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2)脂肪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GPCR)-γ和C型凝集素受体(CRLs)-γ等炎性受体水平升高,可诱导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3)脂肪组织中粘附分子(CA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等炎性介质水平升高,可诱导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
脂肪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而脂肪组织中的炎性介质水平升高,也可导致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因此,在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中炎性介质水平升高,会导致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促进多种肿瘤发生。在对小鼠实验中发现,肥胖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且肥胖状态下小鼠体内存在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肥胖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多种癌症发生。
四、肥胖与免疫功能异常
肥胖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机体发生癌变的风险增加。肥胖可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免疫应答减弱,从而使肿瘤易感性增加。肥胖还会使机体炎症反应增强,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激活多种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肥胖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和侵袭、增加肿瘤转移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等途径促进癌症发生。
1.肥胖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肥胖本身又可诱发癌症发生。脂肪组织内存在大量免疫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而这些免疫细胞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肥胖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多种癌症的发生。
2.脂肪组织中存在大量炎症因子(如TNF、IL-1β、IL-18等),这些炎症因子可直接刺激或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此外,肥胖还可以激活脂肪组织中的信号通路,如JNK和ERK等信号通路,通过影响脂肪组织中的一些蛋白和基因而参与致癌过程。
3.肥胖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和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促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因此,通过干预肥胖相关炎症反应、降低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等方式可预防或治疗癌症。
五、肥胖与内分泌失调
肥胖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也被广泛研究。有研究发现,肥胖可增加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肥胖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进而促进了乳腺和子宫内膜的病变。同时,肥胖还可增加女性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此外,肥胖还会导致女性雄激素升高,进而促进卵巢癌、睾丸癌、前列腺癌的发生。除上述已知因素外,研究还发现肥胖与肥胖相关性脑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失调有关。
(作者单位系大连航天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