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小儿推拿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通过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来调整小儿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角度介绍了小儿呼吸系统保健推拿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清肺经
操作:用拇指外侧或食、中二指自孩子虎口推至食指桡侧缘,称清肺经,又名推肺经、推肺门、清天河水等,一般从指尖推至指根,或从指尖推向指根为一次。清肺经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初期。
位置:拇指末节横纹中央至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侧面或食、中二指自虎口推向指根为一次。清肺经的次数一般以100-300次为宜。
作用:清肺经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对于咳嗽、气喘、痰黄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但若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咳喘则无效。
手法要点:在食指中指处,以食、中二指为基,以拇指螺纹面着力,做直推操作。在施术过程中应注意力度柔和、均匀,使孩子局部有酸麻胀感。推至指根时要稍停顿,速度不宜太快,避免伤及皮肤。
二、补脾经
补脾经在前臂内侧正中,从腕横纹至肘上成一直线。操作时用拇指或中指指腹自腕部向肘部推为补,自肘横纹向腕横纹推为清,称补脾经。
一般说,健脾作用较强的穴位有:
1.大陵穴:位于大、小鱼际之间,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指肌腱之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祛痰止咳之功效。
2.下关穴:位于腕横纹上1.5寸处。具有清热、健胃、化痰的功效。
3.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拇指),胫骨内侧缘后方(即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
4.中脘穴:位于胸骨体上段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处(约为6寸)。
5.天枢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中旁开2寸处(约为4寸),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
三、揉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后正中,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即喉结下凹陷处。《千金要方》载:“治喉核肿,咽喉不利。”《幼幼新书》载:“天突穴下三寸,食、中二指所指处。”
天突为肺经之别使,具有通利喉部诸气的作用。《肘后备急方》载:“喉痹不能言语,天突下有物如弹丸,按之则痛。”操作方法:用拇指揉动天突穴100~200次。也可以用两手食指分别从两侧的天突穴向下直推至大椎穴。
天突穴在咽喉部位,在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线与喉相连,两侧都有,共有5个点,分别位于颈后正中线上、下三寸处的凹陷中。此穴位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后缘之间,是治疗咽喉疾病的特效穴。对于咽喉部的病症效果明显。
天突在生理状态下具有开音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宣通三焦的作用。
四、揉膻中穴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中医认为,膻中有调畅气血和胃理气的作用,对小儿哮喘、胸闷有一定疗效。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腹,自乳头直下按压至膻中,顺时针揉1~3分钟。
临床应用:凡遇胸闷、腹胀、打嗝、嗳气、腹胀腹痛等症状者均可按揉膻中穴,能起到宽胸理气和胃理气的作用,对缓解胸痹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小儿年龄小,不能配合揉按动作,应让孩子仰卧在床上或沙发上,家长坐在孩子对面进行操作。
本穴主治:气逆上冲、胸闷心痛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经常揉膻中穴可预防哮喘、抑制胸闷咳嗽等;还可增强孩子的食欲;提高免疫力;调节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
五、推四横纹
推四横纹,即以大拇指的指腹,在前臂内侧从腕横纹至肘横纹,作直线推动。可调补肺经之气,平调阴阳二气,健脾和胃,行气活血,止咳平喘,解表发汗等。
推拿四横纹时用拇指指腹自腕横纹起至肘横纹,从腕横纹至肘横纹分推为一次。操作时要注意指腹的方向及力量。
推四横纹后要摩腹5~10分钟。摩腹时要注意掌握力度。用手掌面自腕横纹开始至肘横纹止于肘横纹分推为一次;用手掌面自腕横纹至手腕横纹止于手腕横纹为一次;用手掌面自腕横纹至小指中节横纹为一次;用手掌面自小指中节到无名指中节横纹为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推四横纹方时要有一定力度和速度,如用很小的力,就很难推动四条经络,效果也会差。
六、揉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即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它是诸阳之会,为元气会聚之处。中医认为,百会穴与心、脑、神气有关,有“治诸百病,理诸窍”的作用。凡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等疾病均可取本穴治疗。
操作方法:用拇指揉按,力量宜轻柔,以小儿能忍受为度。每穴操作3~5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佳。一般每日可1~2次,也可按揉3~5分钟或按摩1~2分钟。百会穴为督脉之穴,乃阳脉之海,故又是全身阳气的总开关。《千金方》记载:“凡一切病皆取之此穴。”现代医学也证实,百会穴对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如小儿感冒、发烧、抽搐、癫痫等均可采用。
七、捏脊
捏脊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捏脊即用双手拇指与食指分别捏起脊柱两侧皮肤,将其提起,然后向前推,如此反复。此法可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使气血畅达,外达皮毛,从而达到温煦机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操作方法:先将小儿背部皮肤稍作放松,双手拇指与食指稍用力捏起皮肤,向上提捏,边提捏边向前移动(从尾骶骨至长强穴),重复5~7遍。注意捏拿时动作要轻柔、均匀、平稳。
(作者单位系东莞东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