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

安徽长丰:解锁县域新质生产力创新密码

经济参考报记者 王 菲

版次:A01  2024年06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7%、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增长约25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6.5%……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产业转型“快跑”出圈。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长丰县如何解锁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密码,拓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小巨人”跑出加速度

今天的长丰县,以比亚迪合肥基地为龙头,集整车制造、零部件、后市场、智能网联等全产业链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由链到群,快速蝶变为新的产业地标。2023年,长丰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4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740亿元,同比增长约259%。

作为合肥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丰县连接合肥、淮南、蚌埠三市,也是省会合肥辐射皖北的“桥头堡”。

“长丰县的汽车梦源于二十世纪90年代为江淮汽车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彼时的长丰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长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新宇说。梦想的种子在坚守中生根发芽。坚持工业立县一张蓝图绘到底,2012年长丰县脱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16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长丰县积极融入安徽省及合肥市的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定位,构建“三主三新”产业发展版图: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高效节能环保三个500亿产业集群,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现代高端服务业三个“百亿新兴产业”。

“今年的出口订单量增长很快,我们准备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在安徽华信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一辆辆下线不久的新能源环卫车整齐排列,即将销往海外。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超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信专注于环卫行业这一细分领域,融入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瞄准绿色化、智能化的行业发展趋势,依托数字化赋能,不断延伸产品的价值链,持续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以改革促发展,长丰县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政策精度,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

“围绕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这几年我们抢抓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发展风口,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批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为细分市场的产业‘尖兵’,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合肥市副市长、长丰县委书记李命山说。

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促进资源整合……长丰县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比亚迪、新美光电总部、法科达拉等一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优质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以创新为引领,以特色赢市场。

2023年,长丰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4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共计740亿元,同比增长约259%。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到2025年末,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将超过50%。”长丰县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驱动创新强引擎

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精特新企业,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看家本领”,与比亚迪、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建立起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年产值超10亿元。

优化创新生态,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活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长丰加快建设“科创强县”,完善县域创新体系布局,推进双凤宇桥生态科技园、北城科创中心、岗集科创小镇、合肥智慧农业谷四大科创基地建设,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半导体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攻关和成果产业转化,助力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长丰县科技局局长张帆说:“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相融,我们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投入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是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拦路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风险容忍”原则,长丰县成立330亿元母基金,加快培育科创天使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新兴产业成长壮大。

“研发的早期阶段,也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当地政府‘不离不弃’,陪伴企业一路爬坡迈坎。”提起创业过程的酸甜苦辣,安徽明腾永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梅浩东不无感慨。

电机是现代工业的“心脏”,先进的永磁电机技术一度为国外所垄断。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永磁电机,明腾敲开了市场的大门,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还牵头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

为企业遴选科技副总、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试基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长丰县加快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科技创新塑造县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3年末,长丰县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6家,位居全省第一。在安徽省7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中,长丰县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以超700亿元营收领跑。

培育县域新质生产力的长丰启示

——“借梯登高”,融入“主赛道”。产业支撑乏力、创新动能不足,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长丰县“借梯登高”,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合肥都市圈发展为契机,抓住区域协同发展黄金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围绕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补链、强链,快速培育发展县域先进制造业,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赛道”。

——因地制宜,拓展新空间。长丰县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条件,突出重点区域,统筹协调城镇化、工业化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因地制宜构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因地制宜锻长补短,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拓展发展新空间。

——创新驱动,塑造新动能。以改革促发展,长丰县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长丰县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三级调度推进机制,从队伍、资金、政策、人才、平台等多方面发力,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长丰县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培育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夯实制造业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