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在安徽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此次考察团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马利怀带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智任团长,成员涵盖经济、金融、教育、科技、法律等多个专业,来自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多个领域。
考察团表示,近年来,安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科创优势、产业发展态势令人振奋。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希望通过调研学习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共同研究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的创新生态。沿着一条名叫创新大道的路逐渐进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科大硅谷”,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一批量子科技领军企业先后映入眼帘。考察团详细询问了“科大硅谷”在建立运营体系、组建政策基金工具、汇聚对接创新资源、统筹城市创新载体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据了解,“科大硅谷”目前在国内外设立9个创新中心,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近万人,通过推动要素资源整合集聚、互动耦合,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催生产业升级。
考察团对合肥市构建的“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互动机制深入了解后表示肯定并提出建议,“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不仅是创新创业的平台和高地,也应该是科教融合的平台,可以将更多的科研资源融入平台,加强人才贯通式培养。此外,还建议探索将省内更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机构等逐步纳入,打造世界级的科创平台。
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安徽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走进大众安徽MEB工厂,一辆辆大货车正鱼贯运送物料,工厂车间里,准备出口欧洲的订单正在抓紧生产等待交付。考察团现场详细询问了安徽在全国率先立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发展优势,了解产业如何顺应技术变革、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应用等问题。
在现场,考察团表示,在政策引导下,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专家智库、人才配套等各类生态资源主动链接融入,才能形成各级政府强力推动、经营主体信心饱满、各界力量借势共赢的局面。
考察团认为,安徽在新一轮生产力布局中制造了更多机会。政府需要在宏观设计上“有为”统筹,才能将“产学研金服用”的要素有机串联融合起来,带来整体发展环境的“创新势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广阔空间。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遵循。滁州市就是以储量大、品位高的石英砂资源,抢抓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自动焊接、自动敷设、AGV小车自动“运”货……走进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车间里几乎看不见工人身影,高科技、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企业车间现场,考察团详细询问了滁州光伏企业创新平台及人才需求的状况,就产业集群发展可能产生的行业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企业代表坦言,光伏产业面临科创人才紧缺、多重因素叠加下市场压力传导全产业链、需要政府对行业分工进行宏观协调等问题。
考察团给出建议,加强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引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政企沟通交流,不断完善政策链、优化服务链、畅通要素链,推动光伏产业优质化发展。
调研期间,考察团还赴合肥、滁州、芜湖的多家企业和科创平台实地走访,召开多场座谈会,与地方政府、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对话交流,深入了解安徽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科创生态建设方面的相关情况。安徽省、市政府相关部门介绍了经验做法及未来计划,同时也坦言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尚有短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有机融合不够等。
考察团建议安徽省进一步着力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壮大的生态,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把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更好结合,促进“数实融合”,推进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此外,考察团全体成员还前往位于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观看了渡江战役的珍贵文物实物、档案资料,深入追忆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据了解,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将充分梳理吸收此次调研成果,撰写调研报告建言献策。
(新华社合肥6月5日电
记者 朱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