畈区的绿树浓烟,点缀着茵茵幼草,小桥流水,弯弯曲曲的河道时隐时现,清澈见底的水流随处可见,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情思欲飞。
在河床拐弯的地方有无数景色秀丽的村落,农舍后边生长着墨绿挺直的翠竹。时值端阳,新笋破土,先发的嫩竹泛着油绿,使我情不自禁低吟着郑板桥的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更有新生者,千丈龙孙绕凤池。
端午前夕,去小镇赶集途中,见家家户户门楣上插标草、艾蒿寓示吉祥如意,每个村里飘散出熟粽子的香味,还有那饮而不醉的雄黄酒……此处虽没有赛龙舟的传统,近年来的端阳节又平添了新的内容,拿一双碗筷,斟一杯醇香四溢的美酒,泼洒桌面,为在外打工不能归来的游子祝福、祈祷。
赶集归来遇友人,我们沿淮河大堤缓缓而行,边走边叙。她刚从浦东打工回来。谈到外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感触良多。由于文化水平低,她只能在厂里出劳力,同去的很多人都在车间操作。外地很注重学识技能,最近她辞了工作,在海边钓龙虾,风吹日晒,比较辛苦。后来她问到我的孩子们学习如何,我只得愧疚地回答,文科还可以,理科不理想。她意味深长地道,要抓紧督促孩子们好好读书,学好本领,长大了才能适应各种环境。
可怜天下父母心,督促孩子们勤奋用功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重任。在端午节前夕,我想了很深很远,最吸引我思绪的还是路旁那亭亭玉立的翠竹和脚下潺流不息的河水,翠竹象征茁壮成长的下一代,父辈们如同不停浇灌的清溪水,但愿孩子们后来者居上,突破新竹高于旧竹枝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