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十年爱的承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记者 朱庆磊

版次:02  2024年06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2024年第一季度“淮南好人”评选中,坚守十年爱的承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淮南民生新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可被评为助人为乐类“淮南好人”。

王可是一名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从20岁开始坚持献血,10余年未断,还多次参加应急献血,目前献血量达8000ml,荣获2020年至2021年全国无偿献血银奖,现今其献血量已达到金奖标准。10年前,王可便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1年,王可第一次与外省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征询电话时,王可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答应表示愿意捐献。随即做好了体检、复检等一切准备,但捐献前患者突然终止了捐献移植,杳无音讯。但王可一直坚持健身、减肥、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时刻为再次启动捐献准备着。

2024年2月,王可接到了患者重启捐献的通知,但此时患者体重比王可重了90斤,这意味着捐献量大、采集时间长,且人到中年的王可也比患者年龄长了近20岁,面对体重、年龄的巨大悬殊,面对捐献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王可依然坚定捐献救人的决心,并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2024年3月13日,经过5个小时漫长的采集,王可成功捐献了360毫升造血干细胞,兑现了挽救生命“爱的约定”。平日里,王可经常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在创城志愿服务和抗疫志愿服务中表现出色,被所在街道、社区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