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6月3日6版头条报道

让快乐学习覆盖更多青年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版次:01  2024年06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淮南“青年夜校”形式出新、内容用心,呈现“一课难求”的火热局面——

马步冲拳、腾空前踢、踢腿后空翻……按照教练的指导,20名青年学员身姿矫健,一招一式刚劲有力。5月8日晚,共青团凤台县委举办的青年夜校第一期课程——跆拳道(防身术)开课。

“青年夜校既可以让我学到很多技能,还能够帮助我释放压力、扩大社交圈,我非常喜欢,为青年夜校点赞!”在练习间隙,学员余静雯告诉记者。

为更好地回应青年需求,今年以来,淮南市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夜校”活动,搭建传播知识、培养技能、增进交流、促进发展的平台,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亲爱的青年朋友,你是否渴望获得更多技能,为人生增添更多的可能性?那么就来大通区青年夜校吧!”在共青团大通区委的网站,“青年夜校”向广大青年发出电子邀请函。

在大通区第三期青年夜校上,“宋朝点茶”课程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在沉浸式体验宋韵点茶文化的过程中,学员汪蒙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办好“青年夜校”,形式要“出新”,内容要“用心”。淮南市各级团组织经过广泛调研,结合青年需求,开设广场舞、书法、插花、跆拳道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青年夜校”的学员既有上班族,也有宝妈、大学生等,上课时间大多定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每门课程规模为20人至30人,分别在晚上6时至7时30分和7时30分至9时不同时间段举行,按每周一节(次)的频次来开展,这也是青年“票选”出来的理想上课时间。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淮南市田家庵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工作之余走进教室,打开“夜生活”模式。

“广场舞课堂上,学员们状态积极、活力满满!”来自淮南市淮河中学的老师陶唯一是田家庵区青年夜校的授课教师。她告诉记者,能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给更多的青年群体带去快乐,也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青年夜校”一经推出,就出现“一课难求”的场面,学员名额基本在上线当天就被抢空。共青团淮南市委书记李雪梅表示,将持续开展需求调研,建立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多方位争取社会资源,打造一批“出圈”课程,让快乐学习的夜生活覆盖更多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