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 居

曾正伟

版次:03  2024年05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白松和黄杨两家是“墙挨墙”的邻居。两家房屋坐北朝南,一字排开,白家居东,黄家在西。据说,两家祖上曾因土地纠纷而发生过械斗。从那时起,两家就势同水火,发誓老死不相往来。

两家的门前,是一条共用的便道。白家人要出门,就必须经过黄家的大门。80年代中期,为了避免尴尬,白家人就从东面开辟了一条新路。自从开辟新路后,两家更是形同陌路,互不往来。

黄杨家的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枣树。凭借这棵枣树,黄家每年都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由于黄杨家的枣树距离白家的西墙很近,一个枣枝斜伸到了白松家院里。一天,趁两家大人不在,白松的儿子白顼偷偷敲下几个枣子解馋。谁承想,尝到甜头的他居然没忍住,竟将东枝上的枣子全部打光了。

晚上,白松回来后见黄家枣枝上的大枣不见了,心里就暗暗叫苦。听到白松在训斥自己的孩子,黄杨夫妇这才发现东枝上的大枣不见了。于是,黄杨老婆孟莉便隔墙开始破口大骂。尽管白松主动去黄家道歉,但孟莉不依不饶……

原来,黄杨早已将今年的大枣预售给了一个名叫王军的水果商。两人商定,王军用二百元预购黄家的大枣,届时根据时价多退少补。

果不其然,王军第二天就来收大枣了。一过秤,黄家的大枣只能抵消一百七十元。白松觉得自家理亏,便拿出十元钱予以赔偿。可孟莉觉得十元太少了,于是两家就争吵起来。

一气之下,黄杨用锯子锯掉了伸到白家的树枝。

三年后,黄杨的父亲过世了,可作为近邻的白松居然没来帮忙。后来,白松妹妹要出嫁,邻居黄杨同样没有露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两家虽然没有进一步的交往,但也一直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有一年,正当麦熟之际,白松老婆却因病住院了。由于白顼夫妇都在外地工作,本该去收麦子的白松却不得不整天守在医院里。

这天,小姨子来到医院里看她姐姐,白松就想趁机回去收一下麦子。他给收割机师傅打了个电话,让他驾车赶快往地里赶。

然而,来到麦地,白松却发现自家地里的麦苗不翼而飞了。白松的第一感觉是,自家的麦子被人偷割了。

回到家门口,却见门楼雨棚下码放着十个编织袋。编织袋里,居然装的是麦子。仔细一看,其中两个编织袋上居然用毛笔写着一个名字——“黄杨”。

白松心想,难道太阳从西面出来了?他硬着头皮去感谢黄杨,不料却被黄杨抢白了一顿。“什么?我帮你收麦子?难道我的头被驴踢了!哼!”

无奈之下,白松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就去找村支书蓝杉反映情况。支书听后,连声说好……

一月后,白松老婆病愈出院了。进村后,两人特意从黄杨家门口经过。出人意料的是,黄家大门紧锁着,门框上却多了一个红艳艳的门牌——“五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