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枇杷树的命运

聂 浩

版次:03  2024年05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区里的枇杷果熟了。楼下我栽的那棵一米多高的枇杷树,竟然也挂了几串果子。那黄色的小果子挂在青绿色的枝头上,分外惹人注目。

我想起和它同龄的那棵枇杷树。

那是六年前,我偶然发现自家阳台西边的一个废旧花盆里长出了两棵枇杷树苗。不知是外面的枇杷果偶然落在了那里,还是有人吃了枇杷果后把果核埋在了那里。总之,不知哪一天,命运之手把这两棵枇杷树安排在这同一个小花盆里。

自从注意到它们以后,我和妻子在料理花树时,有意给它们浇浇水,施些肥料。

一年后,两棵枇杷树已长到半尺左右,但差别明显。一棵长在盆正中,树干端正粗壮,叶子宽大青绿;另一棵根扎在花盆边上,也许营养不良又受到挤压,它的树干有几处弯曲,瘦瘦小小,叶子也有些发黄。

考虑到花盆太小不利于它们成长,我打算把它们移到更适宜的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拖就是两年。两棵枇杷树已长有近尺。

又一年春天来临,母亲说,你有时间把这两棵枇杷树移栽了吧,那么小的盆,它们挤在里面多受罪。

在母亲的再三叮嘱下,一天清晨,我在楼下的草地上选个地方,把它们分别栽种上。考虑它们比较矮,为了防止被物业人员和青草一起铲除,我在它们根部周边垫了几块石砖,以引人注意。

又是两年过去,原先长在盆正中的那棵枇杷树比另一棵长得更健壮了。树干笔直,叶子宽厚,已有两尺来高。而另一棵虽然高度和它差不多,但主干仍细而弯曲。

一天,妻子对我说,我们把那棵粗壮的枇杷树移到我娘家去栽吧,那是棵好苗子,估计不到几年就能挂果了,老家的孩子也能吃到枇杷果。再说,我们这个小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次蔬菜或自种的树木,长在这儿,不知哪一天就被清理了。

岳母家在农村,距离我住的县城有一百多里,我嫌麻烦。但想想妻子说的也有道理,就同意了。

就这样,那棵粗壮的枇杷树又一次迎来命运的转机,被我们费力地移栽到了乡下。

我们为它选了一块比较理想的地方。它被栽植在门前一个蔬菜地的边上,和蔬菜一起能及时得到浇水和施肥。它的旁边栽有桃树、枣树等其它大的果木树。

枇杷树果然不负所望。又一年过去,它竟长到了一米多高。我看见它时,它宽大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枝干向四面伸展开来。我和妻子觉得当初把它移栽到此是正确的。

然而,去年秋日的一天, 我到岳母家去,却发现它有些枯萎,明显没有了精神。它顶上的几层树叶已经发黄,下面的树叶子已经褪尽。再看菜地周围,妻弟也许因为忙,秋季没有在这儿种蔬菜,而是用丝网把这块地包括枇杷树一起围了起来,在里面圈养了一群鸡鸭。我看见几只鸡鸭正跳起来啄食它的叶子,一些鸡用爪子在它的根部刨出一些小坑,拢着翅膀蹲在坑里。

我掰开它顶心的叶子看看,叶子虽然失去了光泽,但还是青绿色的,以为它只是暂时生长受到了影响,不会对它的生命构成威胁,就走了。

今年春天,我再去看时,栅栏里鸡鸭没有了,只有它孤零零光秃秃地立在那里,全身上下没有一片叶子。我用手指从上到下抠开几处树皮看看,它已没有了一点青色,完全失去了生命的色彩。留给我的只有无声的叹息和无尽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