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科普文化建设

桂思奇

版次:03  2024年05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现代社会,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而公立医院作为健康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承担着向公众传递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科普文化建设,公立医院能够为广大患者和公众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升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科普文化不仅是医院服务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医院品牌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建设独具特色的科普文化,公立医院能够展示自己的专业实力和服务特色,提升患者和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优秀的科普文化还能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尽管公立医院在科普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科普内容的质量和创新性有待提升。一些医院的科普宣传过于简单、片面,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吸引公众的兴趣和关注。其次,科普活动的形式和组织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传统的科普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探索更加新颖、有趣、互动性强的科普活动形式。此外,医院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医院缺乏专业的科普人才,导致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公立医院科普文化建设不足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医院管理层对科普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二是医务人员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科普工作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四是科普工作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公立医院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科普文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规划应充分考虑医院的服务特色、患者需求和公众关注点。同时,规划还应注重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为医院的科普文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支持和保障。

建立科普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公立医院需要建立科普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包括科普工作制度、资金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和规范,确保科普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同时,医院应定期评估科普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和优化科普策略和措施。

工作制度方面,可以参考安徽公立医院成立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由党委或宣传部门牵头开展组织协调,对品牌传播进行策划,各片区、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组织架构,统筹推进健康科普品牌建设工作;资金保障和考核评估机制方面,参考安徽公立医院一系列将科普建设纳入绩效考核的做法,设立专项资金,为做好科普文化建设提供硬核支持。

加强科普内容创新,提升科普传播效果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科普文化建设呈现出一些创新点。要注重科技支撑和数字化转型,应探索多样化的科普传播方式,如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提高科普信息的覆盖率和传播效果。此外,医院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患者代表等共同参与科普内容的创作和宣传,增强科普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加强医院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公立医院在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培训、考核等方式选拔和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科普能力的优秀人才,建立“科普专家库”。同时,建立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医务人员的科普热情和创造力。此外,医院还可以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医学科普进校园,共同推动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走向以“从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希望公立医院立足多年良好的健康科普传播实践,依托丰富的医学专家和平台资源优势以及多样化的立体传播渠道优势,不断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将靠谱、用得上、学得会的健康科普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助力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提升,推动健康科普传播事业茁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