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胡 捷
为持续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八公山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技术更新改进和成果应用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政策添力,为创新发展“赋能”
3月14日,八公山区科经局举办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宣讲会,辖区企业相关负责人20余人参与培训。宣讲会详细介绍了省专精特新、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申报条件及流程,并重点解读了《淮南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八公山区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们企业对科经业务相关办理情况及流程有了全面了解,又让我们深刻领会了关于支持工业经济政策奖励的具体情况。”参加培训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有了这么多好的政策支持,下一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更有底气。
“目前我们区共拥有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5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八公山区科经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23年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12家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投入,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9亿元,今年办理技术改造项目备案8件,总投资1.56亿元。围绕项目建设、投产、达产各个环节,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建立省级专精特新、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等企业培育库,全面做好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持续提升培育企业质量。
服务加码,为成果转化“赋值”
八公山区牵线东华欧科有限责任公司同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安徽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合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指导豆制品企业豆福豆制品有限公司同江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全区豆制品特色产业优势;今年4月,八公山区同淮南师范学院签订豆制品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技术、平台、人才、项目等层面开展深度合作,不断完善合作成果,推动产学融合、校地合作迈上新台阶。
倾心尽力帮助企业建设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这是八公山区主动靠前服务,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快成果转化步伐,该区从产业集群特色出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引导区内企业与相关产业领域的高校院所联合共建研发平台,促进科技创新、聚优人才、产业升级。目前,全区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同时,八公山区不断提升成果转化能力,组织企业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指导,2023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57亿元,较上年增长486.3%,2024年截至目前已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5997.7万元。
提质增量,为企业发展“聚力”
位于八公山区的安徽旭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其生态食品供应基地项目一期投资6500万元,购买标准化厂房约8000平方米,购置真空斩拌机、包装机、煮汤炉、千张一体机、大型制冷空调等设备120台套,建设牛肉汤主、配料加工和豆制品加工生产线、无尘化生产车间。该公司目前代表产品有缘久牌淮南牛肉汤、红卤大肠、红油牛杂粉、鱼汤、脆千张、桂花枣泥糕等。“我们公司多项生产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区科经部门指导下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旭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绿色食品产业是我们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八公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通过制定《八公山区豆制品产业发展引导扶持资金使用暂行办法(试行)》,深入挖掘八公山豆腐发源地品牌资源,扶持优豆坊、豆福、八公山豆制品厂等传统豆制品企业延长延伸产业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旭咚牛肉汤、杜阿姨食品、京创巧克力、佳得乐即食食品、切尔斯精酿啤酒等新型食品企业,加速产业集聚。
为了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八公山区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通过坚持跟踪督导、强化精准服务,稳步做好科技型企业提质增量工作。目前已将4家企业纳入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现阶段组织开展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