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痛苦,更显幸福

——读张贤亮短篇小说《灵与肉》

版次:03  2024年05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熊 轲

《灵与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以自己在西北地区二十余年的现实生活经历为蓝本,通过讲述知识分子许灵均在经历了下放到农场放马的劳动教养和艰苦生活的过程中与善良淳朴普通劳动者接触,在精神和肉体的磨砺和洗礼中得到了新的升华的故事,探讨了道德、爱情、自然等等众多深刻问题。

张贤亮以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为基础,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生活中,人物及社会的深层价值关系,同时通过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辉和精神追求。

在《灵与肉》中,张贤亮善于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经历的细致描绘,反映主人公所处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对人性与理想的深刻思考阐释。如在许灵均与李秀芝的恋爱故事这一爱情线索,展现出了爱情真实与纯洁,向读者传达真正的爱情可以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可以抵御时间的侵蚀和利益的诱惑,是两个人之间心与心的双向奔赴,给予精神以慰藉,给予生活以动力;在父亲为他们全家提供美国生活的机会一段中,许灵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在他用汗与泪浸润过那片土地,是对爱国主义的真挚体现,也是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深刻理解和道德的坚守。

同时,张贤亮是极其擅于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家。“唯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这是小说《灵与肉》中令我非常震撼的一句话,一个拥有纯粹灵魂的知识分子在回首往事时,那些经历了许久的苦难和痛苦似乎不值得多提,而来自辽阔草原最纯粹抚慰的与最淳朴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理解和温暖,才是弥足珍贵的东西。许灵均的精神在所遇到的苦难中,在自我审视下不断地崩塌、分解、更新,渐渐地重构起一个心灵世界,重新塑造出人格形象,于此,方能铸就趋近于完美的灵与肉。

《灵与肉》寄托着张贤亮对于对知识分子精神升华的人文关怀,深刻体现着灵与肉的对照。在作品中将肉体温饱和精神温饱进行极致化的表现,矛盾而尖锐地迫使许灵均、迫使作者、迫使读者进行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享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之时的旷达和依赖,会在困难与磨炼中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价值,会由衷对劳动人民的质朴、正直、纯粹,致以深切的敬仰和感激,我想这就是许灵均最终选择留在草原、留在劳动者身边的原因吧。

苦难从来不值得歌颂,但是在苦难中展现的那些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久久褒扬,倾注心血书写。2024年是张贤亮逝世十周年,《灵与肉》也迎来了发表的第44个年头,足以证明,张贤亮在《灵与肉》中所探讨的人性本质和道德底线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作品通过许灵均的故事,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人海茫茫,行色匆匆,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一个人所具有的尊严、良知、道德等精神品质,都是不可动摇、不可撼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