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节约,赋能美好幸福生活——

低碳节约向新而行向绿进阶

本报记者 张 静 朱庆磊

版次:01  2024年05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到市政务中心地下车库,你会发现这里的灯会感应,人在远处,灯光晦暗,一旦走近就会变得明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常亮状态下是18瓦,微亮状态下只有3瓦,仅此一项,节能率就达到70%,每年节约电量约21.74万kWh。

走进市政务中心机关食堂,“光盘行动”“杜绝浪费”“请自觉打包”等温馨提示标牌挂满了大厅各个角落,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你会发现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绿色食堂遴选、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合同能源管理、节约型机关复核等工作,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新风尚。

贯彻“新理念”,实施“绿能替代”,打造绿色节能标杆工程

市政务中心由A座—G座7栋办公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14.85万平方米。以前,政务集中区用能以电、天然气、石油为主,能源消耗量较大。

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引入市场机制,实施了市政务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体实施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照明灯具改造、卫生洁具设施改造、水电能耗数据监测分项系统搭建、能效可视化楼宇智慧用能管理系统建设等,实现托管区域的节能降耗。数据显示,通过节能技改,2023年市政务中心A至G座共节约水量63620吨,同比下降44.08%;共节约电量3248875.32千瓦时,同比下降27.47%。

来到市政务中心公共停车场,光伏车棚吸引人们的眼球。“光伏车棚产生的电能有效满足办公用电需求,也解决了车辆夏天暴晒、冬天受冻的烦恼。”工作人员说。

市政务集中区综合能源项目是淮南市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的重点项目,总投资893.65万元,包含屋顶光伏、光伏车棚、景观发电装置等设施,建设容量为1.54兆瓦,铺设面积约8000平方米,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该项目于2023年3月底开工,当年10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25年内总发电量为4064万千瓦时,平均每年发电量约为162万千瓦时,每年绿能替代电量约为129.6万千瓦时。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497.46吨,相应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323.32吨,相当于每年种树13000棵。

以市政务集中区综合能源项目为引领,我市还实施了寿县国投、城投大厦、民生大厦、民安大厦,凤台县中医院能源管理服务项目,八公山区党政机关、东方医院集团、谢家集区中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能源管理精细化、能源数据价值化。

追求“新时尚”,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让文明生活触手可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我市投入约80万元采购一批智能垃圾回收设备,于2023年9月在市政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同时,采用“积分兑换”“绿色账户”等激励形式,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垃圾分类设施走进办公大楼,有助于培养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自觉。”市直机关一名工作人员说。

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截至2024年3月底,市政务中心累计参与可回收物投放14896人次,累计投放纸张类4093.8千克,塑料类1841.8千克,纺织类937.2千克,金属类680千克,累计实现碳减排12.54吨。

为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我市注重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垃圾分类有关政策和垃圾分类知识;利用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环保布袋、纸袋、可降解塑料制品等替代品宣传推广活动,加大塑料污染治理。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