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的江南,有一座饱含水乡情韵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温婉与雅致,悄然绽放——她便是无锡。
春雨潇潇,绿草茵茵。仲春时节,我再次寻访这座清秀的江南古城。十多年前游览无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太湖的烟波浩渺,灵山大佛的庄严神圣,还有鼋头渚的樱花绚烂。这次我想探寻她另一面的独特魅力。
江南的雨潇潇洒洒,薄烟晕开了青柳,宛如水墨画。我首先来到位于无锡市东门东林街的东林书院。无锡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东林书院则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书院的代表之一,由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杨时创办。最为有名的是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的那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走进书院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古木参天的庭院,两旁是古朴的建筑和郁郁葱葱的竹林,几株苍劲的松柏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那些古老的讲堂、藏书楼、碑廊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我沿着青石小径漫步,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吸纳着古代学者的智慧精华,每一步都仿佛在跨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儒雅、清静的学术殿堂。东林书院精美的石雕、精致的木刻,还有那些静静流淌的溪水,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离开东林书院,前往顾毓琇故居。这座典型的江南民居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崇安寺街道学前街3号,故居原称“燕誉堂”,是顾氏祖居,建于1807年,现存五开间四进。进入故居,“顾毓琇纪念馆”金色牌匾熠熠生辉。著名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顾毓琇,按今天的话来说,是学霸中的学霸,传奇中的传奇。他一生创造了多个第一:科学家之外,他还是戏剧家,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端人之一,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相继创作了十几部话剧在中国和国际上公演;他是音乐家,曾担任国立音乐学院,也就是今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1940年,学术界以他的三四八震动频率为中国的黄钟标准音,他还是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他是佛学家,有一部英文巨著《禅史》,蜚声海内外;他是“桂冠诗人”,一生创作词曲歌赋7000余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被海外学术界和出版物评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大诗人之一;他更是著名的教育家,1929年从美国回国,曾任中央大学校长、中国政治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职,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座故居中,还诞生了顾氏家族“一门五博士”,充分体现了无锡钟灵毓秀的文化特质和尚文重教的人文精神。
想到无锡的人文荟萃,就不能不去另一个见证了晚清维新思想家、外交家成长足迹的地方——薛福成故居。薛福成,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曾担任出使英﹑法﹑意﹑比等国大臣﹐主张变法维新,是我国近代著名外交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薛福成故居是一座庭院式开放格局的官僚宅第,或许是因为远涉重洋的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西风东渐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风格上显著的特征是中西合璧。主体建筑基本上沿用清代中晚期的规制,细微处的雕刻装饰巧夺天工,体现了中式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转盘楼檐、弹子房等建筑则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其子薛汇东住宅,则是基本欧化的巴洛克式洋楼。故居整体体现了近代民居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和谐结合,中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庭院点缀,景色各异。宅内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廊桥、楼阁、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东花园的花厅、戏台更是自成院落,为一处难得的看戏观鱼、品茗娱乐之处,其水榭式戏台更是匠心独运,国内罕见。
在无锡,还有一位文学巨匠的名字无法忽视,那就是钱钟书。他的故居位于无锡市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宅院。走进故居,我被那浓郁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书房内,摆放着的钱钟书的著作和他曾经使用过的文房四宝,仿佛在诉说着这位文学大师的不凡一生。在这里,我仿佛能与他的灵魂对话,领略到他那独特的文学魅力。钱钟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著作《围城》《管锥编》等影响深远。故居墙上悬挂的图文介绍,诉说着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女士的生平故事,那些关于文学、关于历史、关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仿佛触摸到了大师智慧的火花。
无锡的骄傲灿若星辰,还有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是中国现代印刷业的奠基人之一。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王选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先生生前的生活学习工作用品,讲述着科学家王选院士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当日,恰逢王选院士铜像落成,望着苍松翠柏中栩栩如生的王选塑像,我再次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深表敬仰,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将永远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