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胜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便被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茶饮餐食,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之物,更是历代作家笔尖的常客。但据我观察,将勤俭品德与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并不多见。姜铁军先生的长篇小说《国宴——1949》当属先行之作。
《国宴——1949》以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大的历史环境为背景,讲述了国宴筹备小组粉碎敌人阴谋、坚持勤俭节约原则办国宴的故事。小说以筹备小组宴会科的餐饮准备工作为明线,以保卫科和内务科的安保工作、后勤准备工作为暗线,明暗两线同时推进,将精益求精的国宴准备工作、惊心动魄的敌我斗争展现在读者眼前。
“开国第一宴既要体现艰苦朴素的本色,又要有中国风味,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饮食文化。”姜铁军在书中这样写道。事实上,这也是贯穿小说全篇的指导思想。这也意味着,《国宴——1949》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饮食文化小说。将重大史事的庄严厚重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机结合起来,是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也是这部小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国宴——1949》依据历史事实展开叙事,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国宴筹备过程与老北京城的社会样貌。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宴会筹备人员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可以看到北京城解放后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看到敌人阴险毒辣的破坏行动,也可以看到我党情报人员智勇双全的英雄品格。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作者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所处环境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强化了小说的画面感,使小说兼具文学性和戏剧性。正因如此,以这本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剧本《开国宴风云》(作者也是姜铁军先生)也顺理成章地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并已开机拍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部小说将会以活灵活现的影视作品形态与我们相见。
从饮食文化作品的角度来看,《国宴——1949》在科普饮食文化的同时,无疑还有着极强的叙事性。作者将各种菜肴的起源传说、所需材料、烹饪技巧、色香味形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既满足了读者对饮食文化的求知欲,也在无形之中推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如此一来,读者在沿着故事发展脉络深入阅读的过程中,便能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饮食文化知识,而不会产生枯燥感。此外,对于各大菜系的优势和不足、各种食材的特色做法、老北京城的大小酒馆茶肆以及各自的招牌餐饮,作者也是信手拈来。我与姜铁军先生虽然互有联系方式,却从未谋面,不敢妄下结论。但从其作品来看,即便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厨子,也定然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美食家。话说回来,这种以小说形式来科普某种知识的行文方式,也值得科普作家参考。
勤俭节约,是开国第一宴的办宴原则。在小说中,国宴筹备小组的厨师们起初分成了两派:一派追求排面大气,想搞满汉全席;另一派主张戒奢以俭,发扬艰苦朴素风范。最终,周总理用自己简单的饮食条件为国宴筹备工作作出了表率,国宴风格才确定下来。不仅如此,在为国宴准备餐桌、餐具的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与如今的“中央八项规定”是一脉相承的,有着永不过时的借鉴意义。
手捧一本《国宴——1949》,细细阅读,饮食之趣、勤俭之风扑面而来。回到生活当中,我们也不妨做一个勤俭节约的食客,当一个有文化的美食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