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柴人动画展现物理公式,改编影视剧热门片段讲解声学知识,对着镜子演示“宇称不守恒”……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普短视频花式“火出圈”,引发新的科普热潮。
现在网上科普自媒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吃香”,网络上兴起了“科普热”。需求决定供给,网络“科普热”体现了公众旺盛的科普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成了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短视频等自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而随着泛娱乐产能过剩,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满足碎片化时代人们对科普“小餐”的需求,也开始重视科普等知识类短视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同时强调,强化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下,网络科普得以快速发展。如一些知名学者、教授、院士纷纷“破圈”,成为科普“网红”。网络科普具备线下科普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如让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也让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像一些优质科普短视频,具有价值增量,还讲解生动,深入浅出,适合互联网传播,更有利于科普教育。
还要看到,虽然网络“科普热”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了科普教育,但当前网络科普还存在一些乱象,比如内容真假难辨;有的博主进行科普,并没有多少原创,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搬运工”,还存在价值导向偏颇、粗制滥造等问题。
网络“科普热”要“热而有度”,要能规范发展。对此,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规章制度和审查机制,加强对“伪科普”的整治行动。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也要尽好管理责任,比如要严厉打击抄袭行为,及时下架鱼目混珠、误导受众的伪科普内容等,要保护原创,鼓励与激励入驻账号创作更多优质科普类短视频等等。
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虽有了大幅提升,但全民科学素养却仍有待提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全民科学素养,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持续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就要补上科普教育的短板,网络“科普热”有利于科普教育,需要推动网络科普繁荣发展,要烧好烧旺网络“科普热”这把“火”。
但科普教育、科普工作,也不能光靠网络科普。比如要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要推进科普教育进校园,要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强化科普供给,还要提高科普工作者的待遇,让科普工作成为一门有发展前景的职业,要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支持与投入等等。科普教育、科普工作,是一项宏大的“公共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地方政府、网络平台等相关各方都重视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持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更好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也能为我国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