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本报记者 周莹莹

版次:01  2024年05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相信利用我们领先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建成国内首套大规模工业化的二氧化碳转化生产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成为目前聚氨酯产业唯一碳中和解决方案,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和碳负排放,填补国内相关产业空白。”日前,在接受“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集中采访时,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毛红兵信心满满。毛红兵介绍说,今年3月,建筑工程基本完成,全面进入设备和工艺管理安装阶段,设备安装完成80%以上。预计今年6月完成全部设备和工艺管道安装,完成单机试车,达到机械竣工条件;三季度完成空负荷、负荷联动试车,进行投料试车;四季度生产出合格产品,确保全年生产PCE不少于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不少于2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淮南煤化工园区正在建设的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是首套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生产工艺装置,3月份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将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多元醇产品和碳酸丙烯酯产品,适用于生产聚氨酯胶粘剂、水性聚氨酯、人造革、聚氨酯涂料及弹性体等用途,满足国内市场多元醇产品的多样需求。项目投产后将降低所在地的碳排放达峰的压力,改善当地环境,将成为“双碳”政策相关的技术创新示范项目。

安徽普碳以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等多种手段,通过产业绿色转型、设施集聚共享、资源循环利用,将该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变废为宝,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形成产业良性闭环。公司利用煤化工和固碳两个产业在同一园区的优势,打造了循环低碳经济产业链、全新产业业态,为淮南化工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淮南煤化工园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安徽普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也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淮南煤化工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区聚焦化工新材料,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固碳’新技术,构建了中安联合(二氧化碳排放)—淮南金宏(碳捕集)—安徽普碳(二氧化碳利用)—淮南赛纬(碳产业链延伸)的循环低碳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以产业链关联为纽带的产业集群。该条产业链建成之后年产值将超200亿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万吨。”

新材料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保障,同样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淮南煤化工园区将全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聚焦做好“煤头化尾”文章,把产业培育作为主攻方向,紧扣高质量,瞄准化工新材料赛道,推动基础化工强链、精细化工延链、化工新材料补链,实现煤化工技术低碳、高效、多元化发展,构建“零碳”产业链,打造“零碳”产业园,着力培养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园区安全、绿色、节能、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安徽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