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14万例,占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的近12%,成为全球第一大癌。据权威学者预测,到2050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增人数会比2020年增长约94万例。在我国,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尤为显著。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5%~42.9%,主要发生在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中。这种水肿通常是由于淋巴液回流受阻造成的,可能的原因有淋巴管损伤、放射治疗、术后感染、瘢痕组织形成、肢体活动受限等。BCRL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乏力、感染、功能障碍等,具有进行性发展、不可逆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BCRL尚无理想的治愈方法,因此,如何预防水肿的发生或延缓水肿的进展至关重要。
临床研究证明,渐进式抗阻训练和手法淋巴引流有助于患者恢复上肢功能、减少淋巴水肿,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渐进式抗阻训练的相关知识:
1、适应性训练:术后早期,进行轻微的力量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在医生、护士的专业指导下,逐步进行手臂和肩部的活动练习,促进淋巴液循环。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和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术后1~3天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可利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30°,后伸<15°);术后4~7天可尝试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术后1~2周皮瓣基本愈合后,开始做肩关节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做抬高患侧上肢、手指爬墙、梳头等动作的锻炼。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循序渐进增加功能锻炼的内容。要强调的是,术后7天内限制肩关节外展,以防皮瓣移动而影响愈合。严重皮瓣坏死者,术后2周内避免大幅度运动。皮下积液或术后1周引流液超过50毫升时应减少练习次数及外展动作,植皮及行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者后要推迟肩关节运动。随着恢复进展,可以逐渐引入使用弹力带或轻重量哑铃的抗阻训练,包括肩部前举、侧举、肩部圈转等,重点在于增强肩袖肌群和背部肌肉,促进淋巴液回流。
2、监测与调整: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定期评估训练效果,监测有无淋巴水肿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适时调整训练方案。依据个人情况如手术方式、身体状况、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个体耐受程度等酌情增加训练动作的难度或训练的组数和重复次数。渐进式抗阻训练应在专业医疗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确保训练安全有效。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手法淋巴引流:
1、准备工作:环境安静舒适,手术侧手臂需清洁,避免涂抹润肤膏或按摩油,裸露皮肤,不穿任何衣物(包括内衣)。
2、手法:首先在颈部和锁骨区域轻柔地按摩,以激活锁骨上的淋巴结。然后引流至胸骨旁淋巴结以及健侧(未受影响侧)腋窝淋巴结。接下来进行上肢引流,从上臂外侧开始,沿着淋巴流向轻柔地按摩,引导淋巴液向健侧腋窝方向流动,接着移动到上臂内侧,同样引导淋巴液至外侧并通过胸壁引流至健侧腋窝淋巴结。对于前臂,引流顺序是从前臂向上臂引流,最终导向腋窝淋巴结。过程中可配合腹式深呼吸,有助于促进淋巴液的流动。一天3次,每次15分钟。
3、注意事项:引流动作应当轻柔、缓慢,以无痛为原则,避免过度用力。避免在餐后、沐浴前后立刻操作。若发现肿胀加重、红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就诊。在实施居家手法淋巴引流之前,务必遵循专业的指导。首次操作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若同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不推荐自行进行。
除此以外,对于预防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再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压力治疗:使用压力袖套,特别是需要参与体力劳动或飞行旅行时,以帮助促进淋巴液流动。
2、皮肤护理:保持患侧手臂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患肢暴露于过热环境中,避免受到意外伤害、蚊虫叮咬、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质等,减少感染风险。
3、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适量饮水,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循环系统功能。维持健康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淋巴系统负担。
4、避免提重物和过度用力,避免紧身衣物,不在术侧上肢测血压、抽血、注射或输液等,穿戴宽松舒适的衣物和内衣。平卧时患肢下方垫枕抬高10°~15°,肘关节轻度屈曲。半卧位时屈肘90°放于胸部,避免患肢下垂过久。
5、保持心态积极、放松,参与团体活动或心理咨询,尽量纾解不良情绪。建议家人和配偶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术后改变。 (作者单位系淮南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