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拂面来

——潘集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版次:02  2024年04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通讯员 陶福江 金银婵 本报记者 张 静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近年来,潘集区持续加快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面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扬正气、抵陋俗”的文明新风尚正逐渐养成。

顶层设计,高位推进。该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方案》《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试点工作方案》《潘集区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党员干部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作为厚实家风底蕴的重要内容,以党员干部良好家风,带动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选树典型,引领示范。潘集区文明委注重选树各类典型榜样,引领带动全社会正能量。通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激发市民内生动力,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旧陋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争星光荣、安贫可耻的导向。截至目前,全区评选出三届文明家庭59户,最美家庭121户,各级各类星级文明户1230户、好婆婆好媳妇707个,其中,李文菊家庭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史柯家庭荣获安徽省首届文明家庭,爱琴、童开慧家庭荣获淮南市文明家庭。

崇德尚善,蔚然成风。强化舆论宣传,注重正面引导。充分利用文化墙、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阵地,把遵守社会公德、争当文明市民、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等移风易俗融入《村规民约》之中,不断推进各村(居)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公益文化墙、文化专栏宣传教育活动,让村民从宣传中受教育,从教育中受启发。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进乡村(社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等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让村民充分积极参与进来,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崇德尚善蔚然成风。

创新方法,成效显现。在祁集镇黄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推进文明乡风“积分制”管理,把“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把“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把“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用“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村民们通过积分兑换稻香米、香油、菊花茶等特色产品,积分经济初显成效,初步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善治格局。相关经验报道在省市主流媒体平台刊播,并在省委信息、《安徽工作》刊登。积分制管理工作在祁集镇陈湖村、架河镇杨集村、夹沟镇林场村等37个村(社区)推广。

移风易俗沁民心,引领文明新风尚。如今,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比积分讲文明的多了……移风易俗正在潘集区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