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三次眷顾 淮南赢得与考烈王重逢

本报记者 沈国冰

版次:A01  2024年04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世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为了今生的重逢。

那些待解的缘分,都在历史光影里波光闪闪。

更好似,有那么一股神奇而神秘的力量,牵引着,穿越2265年漫长时光隧道,今世,让我们在淮南武王墩与楚国考烈王重逢。

(一)在“战国七雄”里,楚国是一个独特存在。

论综合实力,楚国在七雄里位列第二,敢于单挑老大秦国的,只有楚国。

你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何等睥睨天下和豪气冲天。

然而,楚国又是七雄里常年被秦国撵着打,似乎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因而,楚国是七雄里迁都次数最多的一个国家。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楚国“七都六迁”。

公元前241年,也就是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考烈王把楚国都城从钜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迁都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成为楚国最后的都城,在这里延续18年,历经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四位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率领的秦军攻陷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楚国灭于寿春。

考烈王迁都寿春,直接因素是,公元前241年,楚、韩、赵、魏、燕五国推举楚考烈王为纵长,以楚相春申君黄歇为五国联军总指挥,发起攻秦,史称“第五次五国攻秦”。

这是战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五国攻秦”。第五次五国攻秦,以五国联军惨败告终。

因为楚国是这次五国攻秦的发起人和组织者、领导者,担心秦国报复,为避强秦,考烈王采纳楚相春申君黄歇建议,决定迁都寿春。

事实上,迁都寿春,在考烈王任期内,很早已经成为楚国的国家大计,谋划已久,且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精心准备。

首先是楚相春申君黄歇主动提出改封,献出自己的封地淮北十二县,设立淮北郡,同时献出寿春城。公元前262年,考烈王元年,为了感谢、奖赏黄歇10年入秦陪伴和“偷梁换柱”以命相抵帮助自己逃回楚国登上楚王之位,考烈王任命黄歇为楚相,赐号春申君,并将淮北十二县作为封地赐予黄歇。从那时开始,作为楚相的黄歇,就开始营建寿春城了。

其次,考烈王一直把钜阳作为楚国的陪都,实际上,楚国那个时期的都城一直还在陈城。考烈王并没有把营建的重心放在钜阳,也就是没有在钜阳实施大规模基建。对陈城的营建,也只是适可而止。这就是为什么陈城、钜阳虽然曾经是楚国都城,尤其是钜阳,却历史遗存较少的根本原因。

意在寿春。考烈王的关注重点和营建重心,实质上已经转移到了寿春。

公元前241年,考烈王正式迁都寿春。

彼时,淮南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晏子使楚”里,那就是晏子对楚灵王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然而,正是由于考烈王迁都寿春,才为淮南与考烈王的最终重逢,打下第一块历史的基桩。

这是历史给予淮南的第一次眷顾。

公元前238年,在新都寿春继续任职3年楚王的考烈王,去世了。

种种证据指向,坐落于今天淮南市三和镇的武王墩大墓,墓主人可能就是迁都寿春的楚考烈王熊完。  

(二)岁月轮转。

在楚考烈王去世2242年(公元前238年-公元2004)之后,2004年,淮南市的行政区划,迎来了一次载入史册的历史大事件。

2004年6月17日,安徽省政府正式下发《关于调整淮南市和长丰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长丰县7个乡镇划入淮南市。

经国务院同意,安徽省政府对淮南市和长丰县部分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把长丰县的2个镇和5个乡划入淮南市。

具体是:长丰县的孔店乡划归淮南市大通区管辖;长丰县史院乡、三和乡、曹庵镇划归淮南市田家庵区管辖;长丰县孙庙乡、孤堆回族乡、杨公镇划归淮南市谢家集区管辖。

这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涉及土地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8万多。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64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148次全体会议批准,从寿县、定远、肥西、肥东四县划出8个区镇,共56个人民公社设立长丰县。因县境大部分地区清朝时属寿州长丰乡,故命名为“长丰县”。这就是长丰县名称来源。1965年6月1日,长丰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办公,治所水湖镇,隶属合肥市,是全省第一个市带县。

2014年10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同意,三和乡撤乡设镇,三和镇诞生。

2004年,包括三和乡在内的长丰县7乡镇划归淮南管辖,这为淮南与考烈王的重逢,奠定了关键性基础。

历史,第二次眷顾淮南。  

(三)光阴荏苒。

时间到了又一个重要节点。

在楚考烈王去世2254年(公元前238年-公元2016年)之后,淮南市的行政区划,再次迎来一个载入史册的历史大事件。

2015年12月30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下发,将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

2016年1月4日上午,行政区划调整衔接会议在寿县举行。2016年1月4日下午,淮南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对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行部署落实。标志着寿县正式划归淮南市管辖。

不过,也鲜有人知道,1958年12月,寿县曾经划归淮南市。1959年4月,寿县再划归六安专区。

历史,第三次眷顾淮南。  

(四)想来,一切的因缘,似乎都有注定。

因为有了公元前241年的迁都寿春。

因为有了2004年长丰县7乡镇划归淮南。

因为有了2015年寿县划归淮南。

因而有了“淮南武王墩”。

因而有了“淮楚文化”。

穿越时空,历史的三次眷顾,淮南终于赢得了与楚考烈王,在2265年(公元前241——公元2024年)之后,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