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抓住“鸡遇”挑大梁

—— 记灵璧县绿飨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若玉

版次:04  2024年04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名片

朱若玉,灵璧县绿飨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获“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

人物寄语

作为一名“新农人”,我将矢志不渝、牢记使命,立足农村,扎根农业,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勇担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智慧化养鸡不光让鸡住进别墅,我也跟着享福了!”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灵璧县冯庙镇的绿飨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养鸡场场长朱新杰感慨不已,过去养鸡天天钻鸡窝,浑身臭烘烘,现在坐进了办公室,在控制室按按开关,手机上点点按键就行了。从“饲养员”变“管理员”,朱新杰身份的转变,见证着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这份转变的背后,离不开一名关键人物,她就是绿飨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若玉,一名“90后”新农人。

跟着朱若玉走进养殖场,记者发现,这里的鸡舍又高又大,蛋鸡一层一层分层安置,好似住进“楼房”。记者数了数,足足有8层。

“光这一栋鸡舍就养殖了6.5万羽蛋鸡。”朱若玉说。

这么高的“鸡楼”怎么饲养管理呢?“我们都有秘密武器。”朱若玉指着鸡笼边的一架“电梯”介绍,“这是鸡蛋专用‘电梯’。”只见她轻轻按下开关,刚刚产下的鸡蛋在履带上排好队,坐上“电梯”,经过一番自动喷雾消毒后,输送到拣蛋房里,工人们直接装箱。

像这样的智能化设备,养殖场里随处可见。朱若玉介绍,鸡舍里搭配有现代化保温保湿、投料喂水系统、粪污处理系统等多个智能化系统,添料、送水、清粪、拣蛋等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作业。

“管理6.5万羽蛋鸡,以前至少占地3200平方米,3个管理人员。现在,仅仅需要1200平方米,一个人就够了。”朱若玉说。

2013年,朱若玉从河北理工大学毕业,起初在一家超市工作,她注意到,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越来越关注。经过深入思考,朱若玉决定返乡创业,接手父亲的养鸡场,生产绿色产品。但当她将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全家人一致反对。他们深知农业投资大、收益慢、风险高,怕朱若玉“栽跟头”。朱若玉耐心跟父母讲政策,国家正在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她有信心把养殖场做好。最终,父母答应了她。

彼时,朱若玉父亲的养鸡场还是传统养殖模式,规模小,设施落后,朱若玉经过深入调研,决心打造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走智能、绿色、循环养殖之路。她用家里的房产作抵押,贷款400万元,对养殖场进行全面升级。

“我们在鸡舍内布置了一系列传感器,通过电脑自动控温、通风换气、除尘加湿、消毒灭菌,为蛋鸡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现代化、环保化、无抗化养殖。”朱若玉告诉记者,通过技术创新,蛋鸡产蛋率提高,养殖成本降低,“原来,商品蛋鸡每只可产生经济效益20元,现在每只增加收益2元。”

在朱若玉的推动下,公司蛋鸡存笼量逐步达到40万羽,每年可供应鲜蛋5000多吨。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如何解决粪污又成了难题。

过去大多采用堆粪场自然发酵的土办法处理鸡粪,臭气熏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朱若玉引进禽畜粪料固态物理化处理技术,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变“废”为宝。

“鸡粪通过履带输送到收集点,配上菌渣等农业废弃物,经过脱水、发酵、生物除臭等一系列工序后,变成商品有机肥,不仅没有了臭味,还成了土壤改良、绿色种植的‘香饽饽’。”朱若玉又流转了500亩土地,建起现代农业生态园,开展蔬果绿色示范种植,拓展农业休闲采摘业务,建立起“种”“养”“游”一体的绿色循环生态农业。

如今,朱若玉的公司年产商品有机肥2万多吨、绿色蔬果4000多吨。2023年,公司总产值达到9300万元,带动大学生返乡创业9人,辐射带动周边54户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

(转载自4月27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