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正着力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从黄山到“大黄山”

解放日报记者 任俊锰

版次:A01  2024年04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期,黄山在长三角中很“火”,并非因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本身,而是在长三角区域格局中角色变化。

在近日发布的《绍兴市融杭发展规划》内的一张区位图中,首次透露了杭州都市圈获批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后的规划范围,不少人惊呼杭州都市圈“小了”,浙江衢州与安徽黄山都已不在杭州都市圈内,杭州都市圈从2018年扩容后的“杭嘉湖绍衢黄”,重回2007年初建杭州都市圈的“杭嘉湖绍”区域。有专家分析,此举是为发挥都市圈在合理空间尺度上,发挥同城化合作的示范作用,同城化最直观的体现是日常通勤,而杭州与黄山间高铁约1.5小时、单程花费约120元,远超规划领域的1小时“极端通勤”时间,显然难言同城化。

上月底,安徽省政府在黄山市召开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大黄山”不是指具象的黄山,而是一个统一的安徽现代旅游大IP。

2024年,是邓小平发表“黄山谈话” 45周年——1979年,邓小平登上黄山,强调要“有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中国现代旅游业正式从黄山阔步出发。45年后,安徽正着力建设地域范围涵盖黄山、池州、宣城、安庆的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从观光旅游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新时代高品质旅游再出发。

此前,安徽已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深入谋划,依托黄山这个世界级品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正式形成。2022年2月,安徽发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大黄山”概念,并明确“大黄山”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的28个县(市、区),其国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930.2万人;2023年12月14日,安徽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坚持高端引领、国际视野、全域联动、业态融合,持续擦亮“中国黄山、世界黄山”品牌,更好地把安徽山水人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在长三角41市2023年经济成绩单中,黄山位居末席,GDP总量仅为1046.3亿元,与排名前一位的池州尚差了近66亿元。如此黄山,何以变“大”?关键还在黄山这座山,它是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其作为中国现代旅游的重要起源地,在海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一座黄山,使得旅游多年来都是黄山的支柱产业。据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预测数据:今年前3月,黄山全市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16%。

大黄山不只有黄山,其范围内还有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等一众知名景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池州至黄山黟县的池黄高铁有望于今年上半年通车,通车后不只是黄山将实现所有区县通高铁,还将串起皖南的九华山、黄山、太平湖“两山一湖”核心景点,加快大黄山建设。

2023年12月27日,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正式通车,加上已于2018年12月25日开通运营的杭昌高铁杭黄段,杭昌高铁全线实现贯通运营。不足十年间,高铁深深改变了黄山。目前,黄山已从一个只有一座二等小站黄山站的“铁路小城”,一跃成为皖东南区域内,两条高铁动脉十字交叉的高铁枢纽。

与此同时,大黄山有着独一无二的客源市场。数据显示,当前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超2.2亿,其人均收入水平已迈入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阶段,常态化出游占比15%,位居全国第一。逐步成为皖浙赣区域综合枢纽城市的黄山,也将为大黄山建设带来更多人流、物流等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