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蒸

沈 亚

版次:03  2024年04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谷雨前后,气温飙升,麦穗疯长,灌浆饱满,正是吃冷蒸的最佳时节。

在我小的时候,每年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粮食短缺,母亲便会做些冷蒸,应对饥荒。我们老家叫它“冷冷”。

对于生存,农村人素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早在去年种麦时,母亲便在自留地里,种上大片元麦,以备不时之需。元麦也叫青稞,有的地方称其“裸大麦”,原产于青藏高原,是做冷蒸的最优食材。

一大早,母亲便挑着两只大竹篮,去田间扯青麦穗。只见她一边扯着,嘴里还念念有词。母亲说,扯青麦穗有点“作世(意为糟蹋粮食)”,恳请“粮神”原谅。在古代,扯青麦穗做冷蒸前,还要举行净手、焚香、祷告的烦琐仪式。那时候,赖以果腹的粮食,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堪比天大。

满满两大竹篮的青麦穗扯回来了,母亲便忙碌起来。

她先将竹篮里的青麦穗,倒进一张竹匾,慢慢搓下青麦粒,仔细剔净麦芒和麦壳,放进铁锅里微火翻炒。再将炒熟的青麦粒,铺在卷席上晾凉。然后,把青麦粒装进蛇皮袋,用小车推到村头的磨坊。

从母亲开始扯青麦穗时,我肚子里的馋虫,就已开始蠢蠢欲动,谋划“造反”了,自然迫不及待地跟着去。一进磨坊,清甜的麦香,扑鼻而来。我禁不住口水哗哗,抬起衣袖,怎么也擦不干净。这段时间,村头磨坊很热闹,不少人家都做冷蒸,排起了长队。

终于轮到我家。看着青绿色的细丝,从磨盘间源源不断滚落,我再也按捺不住,快速伸出手去,抓上一把,放在手心里使劲揉捏。待其成为一个坚实的小团,一口咬下去,软糯微甜,清香萦绕,丝缕缠绵,这是春天最醉人的味道。

磨好的冷蒸,可以直接吃,也可用白糖、芝麻为馅儿,包成圆子形状,口感更加甜美。冷蒸还可以做成菜品——韭菜炒冷蒸,韭菜香夹杂着麦香,唇齿留芳。若佐以玉米粥,让人忍不住会多吃一碗。

为何叫冷蒸?据说,古人做冷蒸时,没有炒青麦粒这道工序。而是直接将打下来的青麦粒,放在锅上蒸熟,待晾干变冷后,再磨碎食用。热蒸而冷食,是为“冷蒸”。

冷蒸的保质期极短。磨完即食,最为新鲜。如果气温稍高,放置一天就会发酸。不过,农村也有独特的保鲜“秘诀”。没有吃完的冷蒸,用竹篮吊在水井里,三天也不会变质。

我每年都要买些冷蒸尝鲜,吃不完就放进冰箱,但第二天就变味了。冰箱的冷藏效果,远不及水井。后来,我将冷蒸放进冰箱速冻,可以保存一个月。口味虽变得有点寡淡,解解馋也还不错。

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我腹泻不止,吃药也不见效。村里有个老中医,开出一个方子:冷蒸,一天三次,一次半碗,连吃两天。当天夜里,腹泻就止住了。中医认为,冷蒸味甘性平凉,有强筋壮骨、除湿去邪、保胃止泻之功效。

冷蒸是时令小食,在江浙一带较为盛行。冷蒸的盛食期,在每年四至五月间,只有二十天左右时间。待麦穗渐黄,布谷鸣叫,冷蒸就退出了人们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