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菏泽春阳和暖,牡丹盛放。多国驻华使节、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齐聚“中国牡丹之都”,同赴2024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共商文化传播策略,共绘合作发展蓝图。
以“和”“成芳菲”为主题的牡丹艺术装置,绚丽多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曹县江米人作品《牡丹十二钗》,栩栩如生;经过72道工序编织的鲁锦,巧夺天工……会场外,“山东手造 创艺菏泽”展示专区和2024沿黄省(区)牡丹摄影作品展前,与会嘉宾纷纷驻足、拍照,直观感受牡丹之美,内涵之丰富。
九曲黄河孕育了古老伟大的中华文明,润泽着美丽富饶的齐鲁大地,浇灌出灿若蒸霞的菏泽牡丹。一朵花,架起了对外沟通的新桥梁。“中国有句老话,朋友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这次来到菏泽,让我感受到了牡丹的极致魅力。愿中国牡丹花开全球、遍洒芬芳,成为两国友谊的永恒见证。”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金盛在致辞中表示。
菏泽牡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主旨演讲环节,多位嘉宾表示,牡丹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是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建议以牡丹为媒,就牡丹培育、花卉展览、牡丹园建设等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创新传播牡丹文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深耕一朵花,培育一条链。近年来,菏泽推动牡丹种植、加工、商贸、文旅等深度融合,成为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外交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孙吉胜认为,一方面,要传播好文化符号后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理念;另一方面,要传播好中国的发展实践。菏泽不仅因牡丹而著称,也因牡丹而发展。讲好菏泽的牡丹故事和发展故事,也是传播好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
“牡丹与黄河文化交融共生”“让‘网红’变‘长红’”“数字技术赋能菏泽牡丹文化国际传播”“让非遗走进生活,推动牡丹文化海外传播”……在圆桌讨论环节,6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推动牡丹沿黄入海走向世界”主题展开研讨交流,畅所欲言,凝聚共识,“让世界了解黄河文化、爱上中国牡丹”。
牡丹广受民众喜爱且寓意美好,是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注脚。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牡丹篇,菏泽市发起“牡丹出海”项目,论坛现场举行了保加利亚牡丹园建设项目启动、牡丹文化海外传播站(马六甲站)揭牌仪式。
今年,菏泽牡丹将陆续落户保加利亚索非亚市、普罗夫迪夫市等,让当地受众近距离欣赏中国牡丹的锦绣多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象征着优雅、和谐和繁荣,我也希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继续以实现和谐与繁荣为目标。”保加利亚国民议会副议长、保中友好小组主席聪乔·加内夫说。
论坛期间,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增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中,让国色花香传更远、和合之声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