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生命的“急先锋”护佑健康的“特种兵”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急诊急救中心24小时为生命奔跑

版次:04  2024年04月1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急”你所急,“救”在身边!“只要百姓需要,我们就要冲锋在前。”自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开诊运营以来,南区急诊急救中心医护团队就坚持冲锋在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第一线,全力护佑百姓健康,中心运营以来日接诊量最多达100多例,急诊的患者遍布全市各区。

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提升医疗服务精准度

“我们整合了院前急救、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复苏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和急诊亚重症病房等,整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科室规模在省内名列前茅。”中心负责人潘日虹主任介绍说,依托医院腹痛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症孕产妇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南区急诊急救中心秉持“急诊医生重症化、重症技术前移”的现代化管理理念,采用“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打造一站式无中转的急诊诊疗服务,进一步缩短病人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目前医院南区急诊急救中心人员配备合理,有医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7名;护理人员 22名,其中包括4名省级急诊专科护士及专业的呼吸治疗师等,人员结构、技术储备等在淮南地区都是处于领先水平。

南区急诊急救中心专门配备了创伤医生,创伤患者的治疗以急诊科创伤医生为主导,形成了多学科会诊模式。同时采用一站式绿色通道检查模式,完成检验、影像学、心电图、超声等检查,让患者就医更便捷。此外,南区有先进的气动物流通道,各项检验样品、药品、物资传递都可以通过这条先进的物流传送系统传送,节约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

EICU分秒必争守护生命

“快!你负责插管,你去准备呼吸机……”4月13日上午7:45,一名胸部挤压伤、创伤性窒息的患者被120救护车送到医院南区急诊急救中心抢救室,出现严重窒息状态、全身紫绀,急救医生迅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奋力抢救终于让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此次120院前急救在接诊出诊的同时,就已提前与急诊抢救室联动,中心做好了各项抢救准备,联系了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急诊创伤中心的医师严阵以待。病人入院经抢救后,在急诊中心创伤医师的主导下对患者进行了多学科会诊,给予初步伤情判断后在转运呼吸机维持下进行了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迟发性出血、潜在危及生命的损伤等。“通过全身CT检查,我们发现患者有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双肺的多发性挫伤,腹部可疑肝挫伤表现。”潘日虹主任介绍说,因患者创伤性窒息已出现严重脑功能丧失,立即转移至EICU行亚低温脑复苏治疗,动态床旁超声评估,伤后4小时内再次开展了第二次多学科会诊评估。

在EICU内,潘日虹团队对患者实施了深镇静、控制性亚低温、限制性液体复苏、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等治疗,患者癫痫症状没有再发作,体温也达到了目标温度,整体状况稳定。“当天下午我们又对患者进行了影像学复查,并组织了第三次多学科会诊,进一步评估病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潘日虹主任介绍说,患者目前总体状况稳定,各项指标趋于稳定。

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是全院重症的前沿和缓冲地带,是医护人员与死神搏斗的第一战场,收治的是急危重患者或经急诊抢救室处置后须进行生命支持和严密观察的高危患者。医院南区EICU设置了8张床位,总面积800平方米,目前配备有先进的呼吸机、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重症血液净化系统、床旁支气管镜、亚低温系统、床旁超声等各种生命支持类设备。

“EICU为医院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救治一体化的现代救治模式打通了关键环节。”潘日虹介绍说,南区EICU运营一个多月以来,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包括重度的多发伤、重度的颅脑损伤、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系统重症、呼吸系统感染重症病人等。

发挥学科优势抢救呼吸系统感染危急重症患者

医院南区急诊科在急性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面,居于省内技术领先优势。科室依托特色技术——呼吸系统感染危急重症综合治疗,正在申请国家呼吸系统感染急危重症建设示范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国家示范项目的建设,让患者体验到一站式无中转的诊疗服务,救治更多的呼吸系统感染重症患者。”潘日虹主任介绍说,呼吸系统感染重症包括重症哮喘、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等。

家住泉山地区的82岁老太太王奶奶(化名),一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今年3月初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在家附近的医院治疗,治疗第三天出现了严重的喘息症状以及意识障碍。她的家人赶紧拨打120转入医院南区急诊治疗。“病人来时已经出现深昏迷,全身紫绀,呼吸非常微弱,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当时的急诊医生回忆说,急诊团队第一时间在急诊抢救室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过床旁超声检查发现她的右侧有大量胸腔积液,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直接将患者送入EICU治疗。

“我们在EICU内对患者进行气管镜治疗、胸腔穿刺引流胸水等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在入院第三天成功插管脱机。”潘日虹主任介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患者逐步恢复,住院14天后顺利出院。

“特别感谢你们急诊科医生护士,没有你们没日没夜地救治,我们老太太早不在了!”王奶奶的家人多次对潘日虹主任团队表示感谢,他们介绍说,老太太出院以后,急诊中心医生还定期随访,指导家庭呼吸治疗,还安排了呼吸治疗师每周上门服务一次。

“我们不但要在医院中做好救治,出院后做好家庭服务的延伸。”潘日虹主任说,呼吸系统感染危急重症患者在家里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律的用药,很容易导致慢性病急性发作,危及生命,科室积极推行将重症技术、呼吸支持和呼吸治疗技术延伸到患者家庭中,保证患者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医院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扬急救之帆,为生命护航。医院南区急诊急救中心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急救为先、健康第一的理念,依托专业的医疗技术、科学的人员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24小时接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