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名人与美食的深厚渊源

——读《至味人生: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

版次:03  2024年04月1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刘昌宇

饮食之中氤氲着袅袅的烟火,琳琅满目的美食背后,是啧啧的称奇,是心悦诚服的颔首,是抚慰心灵的慰藉,亦真切突显出人们的性情与气质。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凯的文化随笔《至味人生: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讲述了三千年美食文化史,在美食与名人的热情互动中,探寻着悠长的中华人文精神。

本书选取了伊尹、孔子、屈原、刘安、杜甫、苏轼等14位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讲述了他们与美食的深厚渊源。书中的每位历史人物都有不同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境遇,透过他们与食材间的心心相悦,一个个由美食而演绎出的至味人生,便活灵活现地跃之纸间。

就拿儒家文化的创立者孔子来说,这位万世师表的先哲,历来对饮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他看来,菜蔬也好,肉荤也罢,都要切得精细,否则难以消化吸收。食物发霉变质了,就要果断地丢弃,且不可食用。在教书育人上,孔子显得宽容大度,但在对待具体美食上,他却显得十分“顽劣”可爱。对于那些食物颜色难看、气味难闻、烹调不当的食材,以及不是按一定方法切割的肉类,他一律选择不吃。他还主张,凡事都要讲规矩,饮食之道乃一张一弛,暴饮暴食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其实,在常年的著书立传之余,孔子对美食还有着深入的研究,甚至提出了一些新颖别致的饮食观,诸如做菜要适当放一些调料,进食者每餐食用的肉食应不宜超过主食等等。

脍炙人口的美食,不但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能让人们从意蕴深蓄的饮食观中,一窥众多历史名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操守。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曾在诗词中热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强调早晨饮用木兰花上的露滴,晚上用菊花的残瓣充饥,只要我的志向坚贞不渝,形销骨立又有什么关系。其不媚俗,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高洁品质,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在屈原的心目中,木兰花上的露滴和菊花上的残瓣,清澈、澄明,不染一丝尘埃,食之有味,品之幽香,细细咀嚼,沁人心脾。这甘露和菊瓣,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就是他心中最爱的人间美食。

大块朵颐的珍馐美味,在旷世雄才的唐玄宗眼里,是大自然的慷慨赠予,是饮食文化的兴盛繁荣,是多民族间文明的包容互鉴。在倾力治国的同时,这位仁君还以宽广的胸怀,致力于对外来饮食文化的吸纳。在他任上,胡食在大唐王朝司空见惯,上到皇室,下到平民,对异域美食来者不拒,胡汉俨然亲为一家。

美食的诱惑难以抵挡。大文豪苏轼不仅在吟诗作画上恣肆洒脱,在一次次锅碗瓢盆的激情碰撞中,也表现出对人间美食的执着偏爱。虽然,仕途上他几经遭贬,但在文学场上他算得上不折不扣的强者。而在饮食领域,他更是率性而为的潇洒美食家,东坡肉、羊蝎子、盐焗鸡、梅菜扣肉……一个个创意十足的地方美食,相继被他创制出来,从他特立独行的一诗一食中,充分展现出这位文化巨擘“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情怀。

同样是文学家,明末清初的张岱在对待美食上却少了一番率性,而多了不少精致。少年时期,他好游历,在吃喝方面尤其讲究。中年时,他把品鉴美食方面的心得与体会,悉数写进他的一篇篇小品文里,让人们看到了他独特的饮食之道。在侍弄美食上,他对食材十分考究,制作方法精致繁密,对于食物味道的把控,宛若音乐家般拥有着“绝对乐感”。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士大夫休闲生活的代表性人物李渔、“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文学理论家兼美食家袁枚的至味人生。李渔的吃出品位、俭约中追求精美、平淡中寻觅清趣的饮食境界,郑板桥在餐桌上对寻常一粥一饭的百般珍惜,值得世人点赞。至于袁枚,则是位特立独行的精致美食家,他主张“口餐”,反对“耳餐”,强调美食要注重它的实用性,实践出真知,食家只有多做多思,才能做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天下美食。这是一部承载着民族共同回忆和情感的美食图谱,在文人学士手中,简单的食材生发出无数种佳肴,不仅承载着个人的审美品位,也暗合了时代精神与民族命运,他们的至味人生,既精彩热烈又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