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范 早发现 早干预 早处置

——高新区扎实推进“打早除小”见实见效

本报记者 刘银昌

版次:A01  2024年04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黑恶犯罪预防治理体系,及时遏制黑恶犯罪滋生的苗头动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新区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对黑恶犯罪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实现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置,让黑恶势力无处生根。 

强力推动 常治长效

高新区结合实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常态化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细化行动方案,形成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督办落实的闭环机制,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各成员单位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将扫黑除恶斗争纳入高新建设考评内容,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见实见效。

依靠群众 深挖细查

高新区聚焦重点人员、重点领域、重点线索进行滚动排查,坚持综合施策、强化精准摸排。组织辖区民警、社区两委、网格员开展大摸排、大走访,查清“打早除小”重点人员底数;协调联动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联合开展平安巡防、“双提升”走访、“五个必访”等活动,持续摸排掌握容易滋事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的闲散人员;行业主管部门对混迹校园周边妨害校园管理、欺行霸市、侵害消费者权益、强揽工程、垄断材料供应等人员及场所开展走访排查。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反映的“黑”“恶”“霸”等苗头倾向人员,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打早除小”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

齐抓共管 合力共治

高新区扫黑办牵头各部门形成“打早除小”共治合力,积极推进三和镇及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对列管人员以“五清、两稳、一防”为目标,通过电话回访、教育谈话、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转化。形成以政法干警为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为辅的谈话队伍,对列管人员实行分类谈话,以交流谈心的形式对话列管对象,“释法、评理、论情”多管齐下,力争教育转化措施有力有效。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未成年人许某结伙多名未成年人多次在山南新区实施盗窃、寻衅滋事。山南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后迅速开展调查工作,经核查,许某等人涉嫌寻衅滋事、盗窃等,针对这几名未成年人已进行治安处罚,并按照“打早除小”工作要求,走访其家长、老师了解这些未成年人的现实情况,开展法治警示教育、谈心谈话,做好教育帮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普法宣传 造大声势

高新区紧紧围绕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主题,利用企事业单位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在广场、学校、商超、主次干道悬挂条幅,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子屏等传统方式和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新媒体载体广泛宣传。

截至目前,高新区摆设宣传台30余次,悬挂“打早除小”宣传条幅100余条,定点宣传、上门宣传发放彩页20000余份,发放《反有组织犯罪法》10000余份、印发宣传海报10000份,基本实现高新区辖区内所有(村)社区楼栋、商超等全面覆盖。鼓励群众举报揭发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内的涉黑恶高危人员,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强大威慑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