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腐”“大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谱新篇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蔡全全

版次:A01  2024年04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公山区八公山镇豆腐产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选料、浸泡、上磨、挤浆、烧煮、单压等工序,形成了独特的口味。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做大做强豆腐特色产业“破题”,积极探索豆腐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发展集聚新动能。

蔡岗村、蔡洼村、下郢村是传统豆腐产业的集聚地,原有71家传统豆腐作坊存在环保问题。为了破解环保难题,自2017年起,区、镇全面加强对豆腐作坊的生产和卫生环境管理,加快豆腐村的改造进程,划定豆腐作坊集聚区,推动小作坊的集中搬迁改造。同时,联系中燃公司实现豆腐村接入天然气,更换清洁能源锅炉,引导小作坊进行清洁化生产,完成了黑膜池联合生化系统项目建设,建立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小作坊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我们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优增质,引导和扶持‘豆腐村’小作坊集中入园,规范化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让小作坊更加规范化和现代化。”八公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行业发展,豆制品产业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集聚了一批成熟的产业工人,产业氛围比较浓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八公山镇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完成了豆制品加工专用大豆品种优选项目以及豆制品加工清洁化标准化示范项目。组织成立了大豆产业发展专业科技特派团,并与江南大学签订冻豆腐技术转让协议。2022年该镇沈巷村和钱湖村共同出资350万元,合作持股吴氏豆制品有限公司,新建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工厂和生产线。吴氏豆制品有限公司研发的脱水千张技术荣获淮南市第三届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的一等奖。“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让脱水千张用开水冲泡几分钟就泡开,还尽可能还原了鲜千张的口感。”吴氏豆制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与传统的油炸脱水相比,大豆做成的千张丝属于优质蛋白,可以用作方便面、土豆粉、牛肉汤等速食产品的配料包,而且大包千张压缩饼可以直接作为预制菜或者凉拌菜,甚至是专供减脂餐使用。

为了让“小豆腐”发展为“大产业”,带动镇域经济不断发展、推动乡村蓬勃振兴,八公山镇利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发展,通过创建镇域产业示范区提供资金支持,加速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已完成蔡家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200亩大豆优选繁育基地建设。”该镇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镇里还与上海市七宝镇对接,拓展豆制品销售市场,同时举办了全省豆制品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技术培训班暨第二届全省大豆产业发展研讨会,提升了产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