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网

张成刚

版次:01  2024年04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如何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网,值得关注。

所谓新就业形态,是指由互联网平台凭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行劳动者与服务消费需求大规模、大范围的组织、调配、任务分派等活动,实现劳动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就业形态,例如疫情期间外卖骑手解决老百姓买菜、吃饭的难题,网约车平台组织接送医护人员车队等。有调研显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工作强度较高,周工作时间明显长于正规工作的40个小时至44个小时。

针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对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新就业形态领域的报酬支付、工作休息、劳动纠纷等问题出台指导措施,有助于厘清相关从业者和平台企业在劳动权益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能引导劳动者预期,并为劳动纠纷裁定提供标准。

更好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接下来需更加关注政策实施效果。政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过程,牵涉大量技术细节与操作细节,且实际效果可能也不容易完全符合政策目标的预期和设定。例如,单一平台因工作时长停止派单,劳动者为获得收入可能转向其他平台,工作时间或许会更长。有关部门需对政策实施效果做出科学评估,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