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许多地方结合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出“苹果县”“奶牛乡”“红枣村”等专业村镇,涌现出一批“单打冠军”。比如,宁夏冷凉蔬菜和适水产业等加快发展,盐池滩羊等一批好产品在市场上持续畅销,宁夏葡萄酒产区品牌上升至中国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常感到头晕目眩。提高农产品特别是非粮农产品的竞争力,既要分工协作又要精耕细作,专业化、品牌化是自然而然的趋势。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作用,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不少“土疙瘩”变成“金宝贝”,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面貌更新持续增添动力。
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要提高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和趋势性的不利因素时,专业村镇容易变成脆弱村镇,进而诱发返贫风险。在推进产业专业化的同时,应避免单一化。比如,某县曾广泛发展特色家禽产业,却在大规模上市时遭遇销路不畅,最后硬性摊派行政、事业单位职工高价购买土鸡,买家卖家都不舒心。避免“单打冠军”遭遇“单打一”风险,要在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时突出优势、因地制宜,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一方面,长线条分析,选好品、择好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综合考虑本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做到谋定而后动,不人云亦云、跟风种养,“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要既看田头又看街头,认真分析市场、观察行情,争取年年景气、波动平缓,而非“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农业生产底子薄、风险大,很容易遭遇病虫害和灾害天气影响,经不起反复折腾。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从规模优势向定价优势转变。
另一方面,长链条延展,实现多元发展。有人说,“做豆腐最保险,做硬了是豆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稳赚不亏”。此话虽然幽默,但也说明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品类形态可以有效对冲风险、增加收益。要向深里走,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比如,宁夏彭阳县的红梅杏酸甜适口、营养丰富,但贮藏时间较短,当地在卖鲜果的同时还加工出杏干、杏脯、果丹皮、果酱等各种产品,让当地村民走上“杏”福路。还应往广处走,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