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获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版次:A01  2024年04月0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3月30日上午,中华文学基金会为寿县中国“文学之乡”授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再添一张闪光的文化名片。寿县成为第20个中国“文学之乡”,这是安徽省继宿州市、六安叶集区、安庆桐城市之后荣获的第4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中国“文学之乡”是在中国作家协会领导下,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具体实施的文学公益项目,是一项极具影响力的国字号文化品牌,旨在通过文学品牌创建,全面推进和繁荣当地文学创作、普及文学知识、鼓励和扶持基层文学事业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共同推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寿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成果丰硕,是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标识地和千年古县。寿县的文学艺术盛于楚风、强于汉韵,既有着亘古的丰饶,也有着现当代的辉煌,《淮南子》第一次完整科学记载了二十四节气,浓缩了中国农耕文明的高度智慧,传承千年不衰。同时,一批批文学大家、作家从寿县走向全国,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浓厚的文学积淀,成就了寿县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寿县崇文尚德的大气谦和,延续了寿县守正创新的笔耕不辍。

近年来,寿县高度重视文学事业发展,出台了《寿县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奖励办法》,每年列出专项资金扶持文学创作,并将文学事业发展列入“十四五”规划,先后成立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文化志愿服务队、文学艺术院(寿县循理书院)等文学组织,开设寿县循理文学大讲堂,定期邀请文学名家开展文学创作讲座,常态化开展普及性、群众性的各类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文学名家领衔、多点发力、满地开花的文学发展格局。目前,寿县已有中国作协会员7人、省作协会员50人、市县作协会员311人。2023年寿县作协荣获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基层作协组织先进集体称号。

“此次中国‘文学之乡’授牌,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对寿县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肯定和褒奖,是对寿县文学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厚爱,是对全县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激励和鼓舞。”寿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荣获中国“文学之乡”称号为新起点,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人文优势,推动文艺繁荣,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借力中国“文学之乡”授牌,寿县举办了文学周系列活动,并举行首届“寿春杯·《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家奖”颁奖典礼,中国作家协会“全民阅读推广城市”授牌仪式,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育才图书室”工程捐赠图书仪式,“‘寿州之约’《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家寿州行”采风活动启动仪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报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