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大鼓书新曲唱新词

——记安徽省“乡村文化带头人”岳仁宣

版次:04  2024年04月0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名片

岳仁宣,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焦岗村村民,淮河大鼓书传承人,入选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

人物寄语

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多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好节目,以淮河大鼓的形式唱响乡村文化。

“三月里好风光,全国人民喜洋洋;两会精神顺民意,代表们献良策,说到咱们的心坎上;新质生产力,科技发展为导向,各行各业紧跟上……”3月26日,岳仁宣来到淮南市毛集实验区臧巷村,唱起淮河大鼓,向村民宣传今年全国两会精神。

“俺们就喜欢听这个味道!”臧巷村70多岁的村民倪秀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每逢听说岳仁宣来到村里唱淮河大鼓,他都必到。

淮河大鼓书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淮河两岸流传久远,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72岁的岳仁宣打小便喜爱淮河大鼓书,高中毕业后拜师学艺、勤学苦练,逐步掌握了淮河大鼓的精髓。

“淮河大鼓是一种集说唱演评于一身的曲艺形式,鼓书唱词合辙押韵,唱腔板式多样,这种表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淮河两岸群众的喜爱。”岳仁宣告诉记者,他白天创作、晚上练习,走到哪,唱到哪。

由于生活方式的变迁,淮河大鼓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但岳仁宣仍然坚守初心,到处观摩学艺,努力使这门艺术融入新时代特色。岳仁宣坦言:“过去说唱的都是老词,现在经常自己创作,跟着时代步伐,宣传党的好政策和身边的好人好事。”

为了更好地弘扬淮河大鼓艺术,2016年,毛集实验区曲艺家协会成立,岳仁宣被推选为会长。2019年,毛集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河大鼓传承基地”成立,岳仁宣带领大家创作了30多个深受群众喜爱的新作品,从党史宣传、反腐倡廉、脱贫攻坚,到移风易俗、美丽乡村、安全生产,都是他的唱词。

《书记“拦访”》讲述扶贫干部辛苦付出,让懒汉变成致富能手,2019年作为淮南市唯一的曲艺节目,被选入安徽省戏曲孵化项目,并获得安徽省第三届群星奖。《一块马骨头》讲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代表淮南参加第十届安徽省曲艺节演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把疫情消灭光,雾霾散去后得见阳光,祝祖国繁荣昌盛,人人都健康。”2022年,岳仁宣参加党员抗疫先锋队,自编自演淮河大鼓《齐心协力战疫情》……

自2015年以来,岳仁宣开展公益演出100余场。他带着淮河大鼓,在乡镇、社区唱党的政策、乡村振兴,在敬老院唱历史典故、好人好事,用老百姓爱听的话,唱老百姓身边的事,说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深受大家伙儿欢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岳仁宣又积极创排新的曲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

从2021年春天开始,岳仁宣在毛集实验区梁安小学开办淮河大鼓少儿班,传承非遗文化淮河大鼓知识。此后,岳仁宣每年都会从梁安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挑选出10余名孩子,传承淮河大鼓。每个周六,岳仁宣都要来到学校,手把手教授技艺,如今已是初中生的石屹,依然在学员的队伍中。

“老师讲课有变化,形象生动我喜欢。书本知识很丰富,课外实践不平凡……”在岳仁宣指导下,石屹的唱功日渐成熟。

(转载自3月30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