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淮南煤化工园区的淮南赛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目前,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毕,即将正式投产。”淮南市赛纬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波告诉记者。
淮南赛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是我市化工新材料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主要建设20万吨/年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30万吨/年配套溶剂,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项目签约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煤化工产业园区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优质的服务保障和要素支撑,提升了项目建设速度。”李波表示。
淮南赛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顺利推进,是我市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立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新型建筑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发展,推进产业集约集群集聚发展。目前,淮南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安徽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化工新材料、谢家集区金属新材料、凤台县和潘集区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基地,产值规模逐步壮大,2023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62家,2023年实现产值259.3亿元。
抓好顶层设计,把牢“关键点”明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坚持专班推进。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市科技局积极承担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牵头单位职责,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新型建筑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等领域,努力统筹、协调、服务好各招商项目的签约和落地;市有关单位和部分园区为责任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服务招引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齐心协力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式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完成淮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编制,印发《淮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明确我市新材料产业2024-2027年发展目标以及产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明确未来三年,淮南市将推动新材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打造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金属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建成2—3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3—4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到2027年,建成一批前沿新材料中试验证基地和应用示范平台,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加快项目建设。市政府定期组织召开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调度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谢家集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建设,2.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办公楼、2.8万平方米宿舍楼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11.8亿元的宏泰钢铁二期年产60万吨铁基新材料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试生产。淮南煤化工园区赛纬电子年产20万吨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一期)基本完成设备安装,即将正式投产;安徽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淮南金宏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谱利美高端水性分子材料项目、宇贝高端显示材料项目等建设如火如荼,按下“快进键”;中安联合获评省绿色工厂、智能工厂、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和省节水标杆企业,成为我市首个省级节水标杆企业;安徽嘉玺获评国家绿色工厂、省绿色工厂、省企业技术中心和省专精特新企业;安徽远景获评安徽省新产品和省专精特新企业;安徽远景和摩纳珀里2家企业成功升规,园区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抓好招商引资,找准“着力点”强动能
总投资3.2亿元的上海欧扬化工年产10万吨新型高分子树脂材料项目签约入驻淮南煤化工园区,项目主要建设乙烯基酯树脂20000吨/年、不饱和树脂80000吨/年、配套固化剂5000吨/年、玻璃钢锚杆及锚固剂5000吨/年;总投资10亿元的上海美邦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项目签约入驻淮南煤化工园区,项目规划建设3万吨/年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5万吨/年聚乙烯醇树脂等;总投资2.5亿元的安徽孛裕煤电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淮南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潘集园区南区……
2023年以来,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积极与有关县区、园区、市各驻外工作队保持密切联系,以园区为平台载体,全力以赴抓招商引项目,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高素质、有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是招商引资工作打开局面、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2023年11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市举办,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牵头组织各县区、园区新材料招商专班负责人和市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前往蚌埠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参观学习,进一步熟悉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提高服务产业发展、促进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水平。
招商引资是一场主动仗,只有目标方向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制定《淮南市新材料产业精准招商实施方案》,以引进新项目、大项目、产业链龙头企业项目为重点,市领导带队前往先发地区、龙头企业、产业协会等开展敲门招商;专班明确一批新材料头部企业作为招引目标企业,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登门拜访,精准对接,推进产业项目合作洽谈,吸引一批优质新材料企业落户。2023年以来签约项目74个,投资额253.906亿元;开工项目33个,投资额94.259亿元;投产项目23个,投资额54.378亿元。
2023年1月11日,煤化工园区下属融资平台安徽聚合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胜帮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安徽聚合胜帮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煤化工园区内的化工新材料领域及其配套企业。
淮南煤化工园区通过基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基金与产业的联动合作,形成“基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去年以来,淮南市兴淮产业投资促进基金对淮南市赛纬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20万吨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投资2.1亿元已完成。聚合胜帮和兴淮两支产业投促基金共同对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投资0.5亿元,共同对宇贝高端显示材料项目投资0.6亿元。
抓好载体建设,盯紧“结合点”抓落地
2023年12月,安徽省新材料专班公布2023年“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强企业、十强园区、十大标志性事件”评选结果,安徽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荣获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
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作为淮南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23年以来,淮南煤化工园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围绕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做好“煤头化尾”文章,推动基础化工强链、精细化工延链、化工新材料补链,继续呈现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开工建设全省唯一的化工中试基地,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淮南煤化工园区联合淮南联合大学、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申报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挂牌,首期近400名新生入学;联合中安公司成功获批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平台支撑。
2023年以来,在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除新增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外,还新增了特种聚合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药用辅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淮南舜天合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淮南北新建材有限公司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4个省级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了新材料领域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走出去”精准对接,“请进来”聚力发展。2023年,淮南市组织开展第二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安徽“双创汇”走进淮南新材料专场活动等新材料产业对接活动,共有40余家新材料企业参加,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的专家教授进行了现场路演并互动解答企业技术需求。组织本市优质新材料企业参加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等对接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开展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成更多产业资源向淮南汇聚。
优化营商环境,立足“支撑点”强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支撑,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3年2月24日,市科技局、谢家集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赴淮南市宏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高企申报指导工作,对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详细指导。
指导宏泰钢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部门倾心服务企业、助力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2023年以来,市新材料产业招商专班采取务实举措,积极配套相关县区、园区抓好环境优化、服务保障工作,全力助推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
淮南煤化工园区聚焦系统观念,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2023年春节刚过,园区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但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招工难等问题。淮南煤化工园区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连续举办了“‘政’当‘企’时、‘银兔’开春”2023年第1次政银企对接会和“就在新春 职面未来”专场招聘会。加快公共设施建设,促成中冶集团批准在园区设立建筑业全资子公司,全面建成化工物流园、环状供水管网、110kV变电站工程,综合管廊、标准化厂房二期、中试基地项目部分建成投用,有效解决园区危化品车辆停放、企业用水和用电等历史遗留问题。优化提升发展软环境,持续推动园区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加大与中安联合、平电公司等战略合作,统筹调控生产用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蒸汽供应、码头运输等,逐步降低园区企业生产成本。牵头建成淮南市化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首期建成新型煤化工、聚合等8套实训装置,为企业人才输入培养提供更多选择。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建成投用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为企便民服务。
潮平岸阔催人进,砥砺前行谋新篇。未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淮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部署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龙头企业引培强化工程、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工程,持续做优化工新材料、做强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做精生物医用材料、做细先进金属材料,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