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合淮同城化战略元年。时至今日,历经17年。
过去的一年,对淮南来说,是“合淮同城化”理念更为强化的一年。淮南全面学习发展上的合肥速度、创新上的合肥现象、产业上的合肥路径、开放上的合肥特色,加快合淮同城化步伐,推进合淮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合肥的优势与淮南的特色结合到最优、发挥到最好。
众所周知,远亲不如近邻。合肥、淮南,地域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千丝万缕”将两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众所周知,省会合肥近年来的发展气势如虹,经济总量破1.2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无疑是我们身边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树”。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对淮南而言,就是要对标先进,主动融“合”发展,借助合肥城市影响力和发展大势,推动产业转型,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从发展实践看,两城合力推动工作机制、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服务一体化,共同编制了一批重大规划,共同建设了寿蜀现代产业园、合淮合作区,共同推进了一批民生实事,在园区共建、产业互融、民生共享、交通互联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互促共融、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构建。
淮南,要在大树底下长大树、大树底下成森林。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审视和思考这一命题时,深切感受到“合淮同城化”战略决策契合时代跃动的脉搏,符合淮南发展实际。可以说,这是淮南抢抓历史机遇的一次必然选择,推进合淮同城化发展,必将加快淮南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必将有力促进淮南高质量发展。
开创双城合作新空间
2023年2月17日至18日,淮南市召开第二届转型发展大会。期间,合肥市党政代表团与淮南市党政代表团共同召开合淮同城化发展座谈会,盘点发展成果,商讨合作事宜,为合淮同城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合淮两市共同编制《合淮产业走廊发展规划(2018—2025年)》《合肥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连续4年共同印发合淮产业走廊年度重点项目及合作事项计划,确定了园区共建、交通、教育、文旅等重点项目及合作事项。
2023年,与合肥印发《合淮同城化发展座谈会会议纪要》和《合淮产业走廊2023年重点项目及合作事项计划》,确定13项重点项目及合作事项,包括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合肥新桥机场S1号线、重点道路、供肥基地、自贸联动区建设、招商、教育、文旅、人才合作等,序时完成任务。
2023年3月,《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及其系列相关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将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这里聚集了大众安徽和蔚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将引入更多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00万辆,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打造园区共建新高地
2013年,新桥国际机场正式启用,空港经济示范区也于同年9月启动建设,合肥空港新城概念逐渐步入大众视野。十载蓄势,十载耕耘,如今合肥空港新城已是气象初显,正以奔腾之姿,续写城市的美好未来。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空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桥国际产业园与空港发展同频共振,迸发出强劲活力。
园区围绕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主导产业,主动承接长三角和合肥优质产业转移,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及功能互补。成功引进总投资70亿元的重庆太蓝、总投资260亿元的航天锂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现百亿级项目零突破。
结合《合淮产业走廊发展规划(2018-2025)》《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淮南与合肥共同推进合作区建设。
合淮合作区一期4.98平方公里已启动建设,自愿征迁工作已完成。总投资51.6亿元、年产160万台套的蔚来电驱动二期项目已完成主要单体主体结构施工;总投资110亿元、年产60万辆的蔚来整车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发挥地利之便之独特优势,寿蜀现代产业园提质升级,目前入驻约200家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30.1亿元、税收11亿元。园区基本形成“新电汽”主导产业。中电环保、蓝讯电子、万朗家电、达因汽车等80余家“新电汽”企业先后落地,道路、住房、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2023年,寿蜀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46.1亿元,增长1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新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2.71亿元。2022年度南北合作共建园区考评,皖北7个县级受援方排名中,寿县位列第1名,7个县级园区建设排名中,寿蜀产业园位列第1名。
释放产业融合新动能
走进淮南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芯视佳显示模组工厂,PVC静电地板、洁净彩钢板铺装的车间,在空气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调节下,生产线洁净度让人叹为观止。
芯视佳12英寸硅基OLED项目落户淮南,是我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功引进的制造业重大优质项目。总投资65亿元建设硅基OLED产业园,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5亿元,建成月产20000片12寸硅基OLED微显示模组。二期也在加快推进中。
项目投产后,营业总收入将逐年增长,至第五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不低于35亿元。淮南将陪伴“芯视佳”的成长,见证其专注于硅基OLED微显示屏的研发与制造,跃升全球半导体显示技术的引领者。
淮南积极嵌入合肥“芯屏汽合”产业链,主动参与产业分工,在产业配套和延链补链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3年来自合肥签约项目共87个,总投资216.5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75个,总投资额187.44亿元。
淮南高新区对标合肥京东方,重点聚焦显示整机制造和下游部品加工生产配套项目,已招引落地芯视佳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制造等项目31个。加快集聚电驱、动力电池等零配件生产企业,招引了明然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淮南创维商用车等重大项目。依托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合淮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璞华大数据、华大基因、全裕大数据等一批大数据企业入驻“江淮云”“智慧谷”和淮南高新区双创中心。
寿县,合淮同城化的“桥头堡”,立足为合肥比亚迪、江淮大众、蔚来汽车等整车企业配套,围绕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新桥园区先后引入了航天锂电池、10GWh半固态电池产业基地、异型落料生产线和高端精品零件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日益增强。
构建科创协同新格局
看到机遇、积极融合,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两市通过加强学习交流、促进成果转化、搭建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合肥研发、淮南转化”“合肥孵化、淮南产业化”的科技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新兴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科技领域交流活动加密加频,举办了三期“研之有物·科创会客厅”活动,邀请合工大智能院半汤湖科创中心主任朱辛璇来淮作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题授课,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冯文全一行来淮对接可研平台科研项目及产业化等方面合作。
在合肥举办的第二届(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设立了100平方米的淮南馆,共征集成果76项,实物展品27项,签约项目15项。唐兴装备、虫草源等企业与合肥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77项,主动争取合肥成果在淮转化。
由中安联合煤化有限公司牵头,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建的安徽省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组建。由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淮南师范学院共建的人机协作机器人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进入安徽省首批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名单。
创建民生共享新典范
同城化发展的落脚点是改善城市圈人民群众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我市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一体化”,争取合肥更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我市对口合作;推动文旅资源“一体化”,联合打造跨界文旅精品、风光廊道、黄金线路,携手描绘生活“幸福圈”。
寿县新桥片区已引进合肥学校8所,安医专新校区、合肥五十中新桥校区等建成招生,安农大经济学院、交通学院新桥校区加快建设。合肥一中与淮南九中、合肥六中与淮南五中结对交流,开展试卷共享、名师授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淮南五中加入“合肥六中卫星同步课堂”,创建了卫星联校实验班,收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合淮两市人社部门同意加强高端专业人才交流互派,实现与合肥市社会化职称互认。落实合淮两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学分互认制度,制定《合淮同城化发展继续教育学时学分互认情况登记表》。在淮举办2023年劳务用工对接招聘会,组织合肥15家重点企业参会,提供优质就业岗位1.1万个。
寿县利用合肥市蔬菜保供给后菜园的独特地理优势,供应合肥蔬菜芦蒿100吨、青椒600吨、花菜300吨,对合肥市场进行季节性、结构性补充,年供肥蔬菜总量不少于1000吨。2023年淮南与合肥共建供肥基地5个,供菜1770吨,调运生猪10万余头。
淮南市文旅合肥推介会成功举办,推出“市内近郊游、古城游”“千年古镇自驾游、陇上淮南行—淮南市乡村自驾旅游路线”等9条路线,制定合寿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江淮运河寿县“楚风汉韵”百里画廊建设,结合寿县全域旅游发展、引江济淮、交通码头、旅游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编织交通网络新体系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两市围绕互通互联,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构建“铁、水、公、空”一体化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优越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凸显区位优势。
2023年11月25日,由淮南交控集团投资,安徽路桥公司承建的S16合周高速寿县刘岗至保义段4标东淝河特大桥护栏首件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东淝河特大桥全面进入桥面系施工阶段。
2024年3月8日,S16合周高速3标保义枢纽工程首联现浇梁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工程项目桥梁段上部结构施工正式拉开序幕。这是合周高速建设取得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极大鼓舞了参建人员的士气。
看高速公路,截至2023年底,S16合周高速寿县刘岗至保义段和S19淮桐高速淮南段已于2022年底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7.45亿元。
看国省干线,G206洛曹路洛河至洞山东路段、洞山东路至九龙岗、九龙岗至孔店、孔店至曹庵分别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S102孤堆至毛集一级公路孤堆至许桥段已基本完工,S322瓦埠湖大桥连接线工程,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累计完成投资8.46亿元。
看轨道交通,途经寿县并设站的合新六城际铁路正在深化可研编制工作,合肥新桥机场S1号线寿县段正在全速推进。
新桥国际产业园内,新淮大道、机场北路、幸福大道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开通新桥至合肥399路和808路公交线,和合肥交通直达圈加速构建。
携手共商合作,加强一体谋划。这一年来,合肥、淮南两市在产业布局、园区合作、科创协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共推一体化。正如淮南市负责同志在第二届转型发展大会合淮同城化发展座谈会上所说,将全面对标、认真学习合肥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同城化”理念,在合肥的带动下,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区域合作样板。
相伴相随、合心合力、共生共荣,合淮同城化,淮南始终在奔跑!
今天我们回望,互动、互融的涟漪已荡漾成前行的波澜,激荡展开。从中,您可以看到扑面而来的可喜成就,可以感受到澎湃而至的无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