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文明,淮南一直在路上。
2018年,我市首次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1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开启了2021—2023年创建周期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征程。
在2021年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任泽锋强调,要坚定“创则必胜、创则必成”的信心决心,坚守为民惠民利民的初心,夯实创建基础,凝聚强大合力,坚决打赢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场硬仗。
三年来,全市人民众志成城,跑好新征程,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奋进!
关键词:合力
坚持干部带头,全民总动员,奏响创城“大合唱”
3月1日上午,市委书记任泽锋实地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坚持在细微处用心、在细节上用力,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漏洞。
3月14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深入谢家集区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举全市之力。聚焦打赢创城这场硬仗,我市印发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创建为民、共建共享”新思路,突出领导带头、全民参与,奏响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合唱”。
坚持高位推进,鼓足创建之气。我市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最高规格创城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13个专项工作组,由市级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和工作组组长,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建立包保机制,市级领导包保35个街道(乡镇),发挥协调优势和督战作用,47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组队包保社区,有效解决基层创建力量薄弱的问题。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激发创建之情。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做好文明创建有关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参与结对共建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市直机关和各县区党员利用党员活动日,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
坚持全民总动员,汇聚创建之力。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市设立“街巷长”“楼道长”,构建起各方参与、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创城格局。深入开展“我为创城献一策”“文明创建到我家”等主题活动,组织4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进楼入户收集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实事,引导群众参与,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创建氛围。“淮南是我家,创城靠大家。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创城贡献自己的力量。”市民们说。
关键词:惠民
坚持创城为民惠民利民,把创城变成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三年来,我市以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为统领,大力实施创城“八大提升行动”,持续开展“6+3”专项整治,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菜市场,建设街头游园,整治“空中蛛网”,让人民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获得感。
●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小巷,做实城市“里子”
大通区九龙岗一小附近的门前巷,以前设施基础差,随着创城的推进,环境在悄然改变:地面硬化、墙面美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附近居民说,这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充分尊重民意,突出路平、灯明、水畅,把好事实事做到了群众心坎上。九龙岗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该镇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下足绣花功夫,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我家这个房子住了几十年了,年久失修条件很差。此次,我在淮河新城小区选了新房,手续都办好了,很快就能住上新房了。”说到姚家湾棚户区的改造,姚素英老人欣慰地说。棚户区(城中村)是历史欠账。2021年以来,我市持续实施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姚家湾棚户区改造征迁进展顺利,北赵店片区改造纳入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淮南成为全省唯一开发性金融支持基础设施整市推进试点市。同时,我市强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田家庵区龙湖片区、谢家集区唐山片区、寿县古城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据统计,2021-2023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6.9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03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此外,我市推进架空线缆整治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延伸,800多个点位“空中蛛网”得到有效清理。“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有力,沿街商铺、背街小巷环境秩序明显改善。
●提升改造菜市场,让“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家住田家庵区华声苑小区的周女士喜爱做饭,经常挎着菜篮到附近的朝阳菜市场转转。“原先家门口的骑路菜市场自搬进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室内后,感到逛菜市就像逛超市一样开心,心里升起满满的幸福感。”周女士说。
朝阳菜市场以前是个骑路菜市场。2022年,我市对市场内外进行一期改造,按照标准化市场进行建设管理,于2022年6月正式恢复营业,受到商户和周边百姓的交口称赞。
人间烟火味,最是抚人心。我市大力实施“文明菜市行动”,推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新建邻里中心、新淮、上郑等标准化室内菜市场15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6个,取缔主城区骑路菜市7处,基本达到了“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场要求,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
●建好城市公园、街头游园,让群众乐享美好生活
漫步在如诗如画的公园中,清新的空气中散发着细微的植物香气,放下繁忙、远离喧嚣,在家门口的城市公园就能享受惬意的时光。
城市公园、街头游园装下百姓“小幸福”。市委、市政府原址被改造成洞山公园,淮河新城小区附近的一片低洼荒野地被打造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淮河公园。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总是人流如织。田家庵区利用广场北路的一处闲置空地,打造了一个“口袋公园”,公园里绿地、步道、凉亭、照明设施等样样齐全,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大通区在中心城区建设了音乐公园、环铁路游园、瀚城街边带状游园、田大路带状绿地等街头游园,满足了群众日常休闲健身需求。淮南高新区建成了人民公园、周集坝公园等城市公园,推窗见绿、抬头赏景、出门赏园、起步闻香,正成为市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结合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我市将人民公园下沉广场修缮一新,变身淮南1952文化旅游街区,成为集城市休闲、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特色文化创业街区。
关键词:气质
用文明筑城,涵养城市内在气质,厚植城市幸福底色
文明城市既要美在“形”,更要美在“心”。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群众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城市向心而行、向美而进。
凡人善举,点亮道德之光。我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精神,持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淮南”实践活动,涌现出跨国捐献骨髓获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张宝,50多年来救起30余名溺水者、退而不休自愿巡护水库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冯根银,用爱唤醒植物人弟弟、不离不弃照顾23年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蒋荷芝……目前,淮南市涌现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4人,安徽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23人,淮南市道德模范和提名奖160人,“中国好人”66人、“安徽好人”222人、“淮南好人”640人。为放大好人效应,在全市公交车上设置“流动好人榜”,在公共文化场馆设置道德模范事迹展;建好用好“淮南好人馆”,集中展示百余位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年接待参观人数2万余人次,成为弘扬美德善行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坚持好人好报、德者有得,设立“淮南市道德基金”“淮南市道德信贷”,建立健全表彰奖励、政治礼遇、宣传礼遇、庆典礼遇制度,礼遇帮扶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建带动,涵养城市之美——
我市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龙头工程,带动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在乡村,全市“一约四会”覆盖率达100%,“积分制”“劳动美超市”“民俗大礼堂”“文化广场”等应运而生,各级星级文明户评选如火如荼。全市现有全国文明村镇13个,省级文明村镇30个,市级文明村镇345个。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评选出58户市级文明家庭,其中2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4户获评首届安徽省文明家庭、7户被推报为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家庭。创建文明校园,2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4所学校获评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4所学校获评安徽省文明校园、165所学校获评市级文明校园。
文明实践,对接群众需求——
我市统筹整合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成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00多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全市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9支,支队、小分队近4000支,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1400多支,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人数达35万余人。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1万多个,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开展“举旗帜送理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文明实践活动20多万场次。
志愿服务,润泽文明之城——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市把弘扬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截至2023年12月,我市实名注册志愿者601651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9.85%,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493个、志愿服务项目19278个。涌现出一大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2家单位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支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荣获安徽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7个、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8个、安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41个,评选淮南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000多个,在全社会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价值引领,培育文明新风——
我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齐步走”“文明行车 文明行走 全民行动”等主题活动,开展“烟头换健康 换来好习惯”“文明行为承诺践诺”等实践活动,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聚焦常态长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先后出台《淮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淮南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文明行为“硬约束”。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幸福接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个有力抓手,它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文明海拔”的拉升,更是城市面貌的蝶变、精神的聚变、发展的质变。我市坚持众志成城抓创城,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正在实现“一处美”向“处处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美丽转身,带给市民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城市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