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安徽省“专精特新”宣讲市县行暨2024年第一期企业家大讲堂在市政务中心举行;3月8日,淮南市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在市政务中心举行;3月15日,淮南市“政重企事”圆桌会第十七期在淮南迎宾馆举行,一场场密集的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上市、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共商高质量发展良策……
2023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大会精神,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奋斗意识和“走在前列、争先进位”的进取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拉高工作标杆、树立系统思维、健全落实机制,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不断优化。
谋定而动,立足长远建机制,打造工作高标杆
我市顶格推进系统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委书记领衔督办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提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率队走访企业、召开会议,带头在沟通联系企业、服务项目建设、支持生产经营上下功夫、做垂范。
强化组织健全体系,强化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作用,定期调度创优营商环境工作,全年召开3次领导小组会议;建立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营商环境重点指标工作专班,分领域梳理问题症结,研究解决路径,确定推进举措,全年召开15次专题调度会议。
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市营商办牵头抓总,坚持每周汇总问题整改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困难,督促责任单位对标整改提升;市各有关单位、各县区园区通力配合,认真落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大力抓好考核进位工作的同时,合力推动构建营商环境淮南新格局;市税务局为企服务先进做法多次获国家税务总局刊载,寿县、凤台县、潘集区相关典型做法被省政府选用推广。
《省委、省政府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下发后,淮南市结合实际情况相应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淮南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市领导帮扶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和联系包保重大项目工作方案》,由30位市领导对106户重点制造业企业进行包保联系,2023年共收集解决48户企业反映的60项问题诉求。
开展淮南市“企业家周末下午茶”活动,由市领导及相关市直部门、县区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密切“亲清”政商关系。“叙乡情,共发展”,2023年3月19日下午,淮南市“企业家周末下午茶”在上海市宝山区安徽淮南商会举行,吸引上海宝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风雨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民企来淮考察,得到市委书记任泽锋接见。2023年6月4日下午,第九场淮南市“企业家周末下午茶”活动在市政务中心举行,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与企业家代表们聚焦“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大发展”主题,热烈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建议,畅谈发展思路,组建了淮南汽车办公室。2023年以来,持续举办淮南市“企业家周末下午茶”活动10场,参与企业家150余人。
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26个市直部门和11个县区入企干部深入全市1003户工业企业走访服务5850人次,收集解决政策咨询指导等方面问题诉求380余项。
组织开展“企业家大讲堂”,每期选定一个主题,精选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者现场授课,定向发布产业前沿信息,进行最新惠企政策宣讲,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12期,3300人次参会。
开展“政重企事”圆桌会,搭建学习交流、政企对话的平台,现场为企业开拓思路、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助力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启动至今,已累计举办14期,其中2023年举办了4期。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淮南,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我市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所盼所忧的难心事、烦心事,持续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已办结省《民声呼应》问题线索37件,编印市、县区《民声呼应》31期、194期,汇集群众所盼所忧的难心事、烦心事1744个,目前已办结1679个,办结率96.27%。
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会、产销对接会,定期举办各类政银企对接会、亩均效益贷推进会等多场活动,2023年已开展12场银企对接会,147家企业与银行贷款及授信签约,目前已完成投放38.02亿元。
推深走实,对标先进抓提升,营造环境好口碑
对标先进奋力提升,常态化对标沪苏浙先进做法,从“小切口”跟跑,奋力实现并跑领跑。细化量化省106项提升举措,对标上海、合肥创新举措,出台我市《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3版)》141条;落实省《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重点举措》,形成为企业办实事清单424项;深入学习省内改革创新经验做法,落实省《第一批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举措》26条。
规范引领提质增效,制定印发《淮南市行政备案事项清单(2023年版)》《淮南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市级政府权责清单、市级公共服务清单、市级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2023年版)》,建立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自助办理”三项制度,紧扣利企便民,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市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审批质效提升92.7%。8大类38项政务服务事项“随时办、就近办”,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296个。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度,涉企服务90%事项综合窗口直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并联审批、联合验收。
靶向发力暖企惠企,在全省较早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分批次招募“体验官”,筛选20个招商引资项目,一对一跟踪签约、开工、纳统、投产全流程,深挖项目建设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在全省率先实行食品经营许可证“一证多址”改革,开出全省首张不动产登记电子契税凭证,2023年,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普惠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惠企通”平台累计发布“免申即享”政策483条,完成兑现243条,共兑现资金15357.65万元,惠及企业940户次。
多措并举,要素保障聚合力,项目建设提速度
完善调度机制,市政府每周一滚动调度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大招商“三合一”项目,定期召开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会,优先把土地、资金、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工业倾斜、向优质项目集聚,高效解决项目用地、融资、水电气热供给、用工等问题。
我市“土地超市”“土地要素保障提效增质”做法获自然资源部刊载推广,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2%,居全省第3位;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3.4%,居全省第1位。对标先进提升,先后赴苏州、无锡、合肥学习服务项目建设的先进做法,制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提质提效方案》《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3年)》,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形成“服务一批、熟化一批、开工一批”的接续推进格局,持续提升项目签约落地率、开工纳统率、竣工投产率、入规贡献率。“审批管家”“桩基先行”等服务项目建设的典型做法被省政府选用推广,淮南经开区《“亩均论英雄”改革赋能园区提质增效》获评全国改革专项创新案例。
强化政策支持,出台《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若干政策》《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造业项目银企对接交流机制》等政策,为优质项目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要素资源需求。2023年,新增“四上”企业250家,新增市场主体突破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达到908户,首次突破900户大关。
务实笃行,优化服务求实效,力促作风大转变
聚焦企业诉求办理,常态化开展“优环境、促发展”集中办公活动,持续开展“政重企事”圆桌会、“企业家周末下午茶”“企业家大讲堂”“千名干部入企服务”等专项活动,搭建政企沟通“直通车”,健全政企沟通交流机制。
坚持“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在市本级、各县区园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为企服务专窗,开设“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落实企业诉求“一口收办”要求,将企业反映的问题统一录入为企服务平台,定期调度、跟踪办理、闭环管理,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2023年,共收办企业反映问题11720件,办结11705件,办结率99.87%。
“‘企业家周末下午茶’在淮南,乃至全省范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块靓丽的品牌,饮一杯清茶,说一说心声,谈一谈发展,这一平台已经深入人心。”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吴涛告诉记者。
2022年6月26日下午,淮南市工商联主办了第一次淮南市“企业家周末下午茶”活动,企业家们打开心扉,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促使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淮南市健坤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达成合作意向。“清茶一杯待客,共话发展心声”,安徽高塘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提议利用高塘人家生态园作为研学基地,在市教体局的支持下,安徽高塘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淮南市水滴空间作为研学基地。饮清茶、说心声、谈发展,智慧矿山建设“矿山机器人技术创新联盟”成立、我市企业入驻省内人才飞地“江淮英才港”、市工商联与淮南日报社联合举办2022淮南民营经济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开设《民营经济发展排头兵》专栏、定期举办企业家大讲堂活动等一项项成果落地见效。
研究解决“一类问题”,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坚持举一反三,在全市摸排类似情况,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经验做法。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准确研判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和问题易发风险点,创新“纪委监委+行政执法+行业专家”监督模式,制定印发《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及标后监管办法》,强化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推动解决标前、标中、标后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重点问题解决,加大重点问题督办力度,定期召开企业问题办理推进会,召集相关责任单位,集中会商企业反映难点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推动问题办结,企业满意。安徽中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从农历年二十八申请贷款,到年二十九晚上10时审批投放落地,农行淮南分行用48小时就完成全部流程。市工商联发挥政银企对接平台作用,积极主动为企业除困解难,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3年,为企服务平台共解决企业反映欠款诉求60件、项目建设诉求419件、招工用工诉求410件,涉及金额9302.74万元。
精准发力,法治护航纾企困,司法保障有温度
突出法治思维,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环境。出台《进一步优化2023年法治化营商环境的39条举措》,聚焦9个方面,大力破解市场主体在法治领域高频反映问题,出台两批轻微行政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256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起诉制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68件165人,围绕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经营许可等事项提出行政检察建议39件,充分运用法治力量规范市场秩序;突出服务保障,成立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2023年以来,共收案1085件,结案1069件,接待民营企业法律咨询1900余次,成立“双招双引”法律服务团、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律师服务团,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万所联万会”等活动,共梳理法律风险点284个,撰写法治体检报告51份,提出法律意见建议数365条;突出协作联动,深化府院、府检联动,法院、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开展涉案企业合规工作中加强协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办法》。《淮南市县两级检察院携手解决执行难题》入选全省检察机关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典型案例。出台《公安机关服务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细化制定110条服务措施、“五要件”工作清单,建立“1+N+3”工作运行模式,设立“护企110”专席,建成12个“为企服务警务室”,建立106个警企群,覆盖232家重点企业。
2024年,淮南将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抢抓机遇,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狠抓落实,助力淮南在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征途上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为加快建设“七个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