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措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版次:05  2024年03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加强产业规划,整合创新资源,强化金融赋能,持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业规划。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锚定发展大数据、新型显示等产业,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细分领域,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目前,淮南大数据基地集聚企业600余家,产值128.4亿元,增幅20%;招引德力专用车、合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新能源汽车项目19个,总投资达292.7亿元,其中总投资55亿元的开沃商用车项目产品已下线。

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化与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探索建设“众创苗圃+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53家,授权专利37件、软件著作权68件。已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签约全国优秀创新创业等导师23人。

强化金融赋能。发挥资本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用好高新战新产业投促基金、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投资基金,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模式,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通过产业基金,成功招引重点项目40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2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丁宇航 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