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刘长明

版次:01  2024年03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你的扇子厂在扩大规模上还有哪些困难,如果需要政府出面解决,我们会全力做好你的坚强后盾……”3月27日,凤台县尚塘镇黑河村工艺扇厂负责人王立兵,对前来调研庭院经济的镇纪委负责人说。

“现在来加工厂干活的村民越来越多,设备有些不够用,我准备增加几台设备。”该镇郭王村青年孙亚伟向前来报名的村民介绍扩大家庭作坊规模的有关情况。去年,孙亚伟发现村里有村民在做“手工活”,平时自己也接点手工艺品加工零活,但是单价太低,就想着自己开个加工厂。通过到义乌等地考察,孙亚伟在自家庭院开厂做化妆包加工。刚开始购买了3台加工设备,短短半年时间设备就增加到了30台,进厂就业的当地村民从开始的4个人增加到如今的25人。“以前我干零活,一天只有30来块钱,现在进孙亚伟的加工厂,一天有接近100块的收入呢。”在厂从业的村民吴艳萍高兴地说。

尚塘镇地处淮北平原,位于凤台县西北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乡镇,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等主粮生产和加工,商贸流通较为活跃。近年来,该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抢抓发展契机,积极引导农民整理房前屋后庭院空闲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镇从事庭院经济的加工户有50多户,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脱贫户参与人数占脱贫人口的47%,全镇庭院经济年收入超过4600余万元。

庭院小经济,乡村大振兴。“下一步,尚塘镇将加大拓展市场需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推广,扩大全镇庭院经济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知名度和销售量,用庭院经济释放乡村振兴活力,打牢和美乡村基础。”该镇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