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便利 效率 民生

——市水利局打造四张名片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版次:01  2024年03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苏 强

龙年新春,市水利局迅速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特色水利”“便利水务”“效率水利”“民生水务”四张名片,积极营造清廉高效的水利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水利市场环境,多措并举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极优服务打造特色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直接、广泛和重要影响的项目,市水利局开辟绿色通道,将审批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对省、市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主动告知相关事项办理审批流程、资料要求、注意事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法律法规,落实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告知承诺制,让便民服务理念落到实处。截至目前主动指导建设单位45家,下发工作提醒48件,有效避免“未批先建”项目82个。强化“节水贷”金融服务,推动符合条件且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或项目及时享受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认真梳理水土保持补偿费免征“免申即享”信息需求,研究制定和动态更新业务规则,制定工作流程并具体实施,严格按照部省规定的价格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牵头推进落实区域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补偿费免征“免申即享”,截至目前降费530.14万元,15个企业共22个项目享受优惠政策。

极简审批打造便利水利。市水利局创新审查方式,提高涉水行政审批规范化水平,在严把材料审核关的基础上精简流程,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减少了审批环节和材料数量。“河道采砂许可”中申请人身份证明、“蓄滞洪区避洪设施建设审批”中的“建设项目依据性文件”,由市水利局通过部门信息共享核实,申请人无需提供。着力推进审批环节“减时限”,将原来20、30工作日办件时限直接压缩至1个工作日。“线上审查,窗口受理”,通过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平台,线上提前接受审批所需材料电子版,线下窗口受理时提供原件。“容缺预审,承诺补齐”,在申请人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提交的剩余材料,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材料后,一次现场办结,切实减少办理时间。

数字赋能打造效率水利。市水利局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服务,办事企业和群众可以在“安徽政务服务网”通过实名注册、网上申请、网上上传申报材料的方式办理事项,办结结果根据企业需要可以网上下载,也可邮政免费寄递送达。除部分需专家评审事项外,其他政务服务事项均可通过网上申请办理。开通预约受理,即来即办,最大化实现“全流程”网办,真正实现办事企业群众“零跑腿”,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切实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市水利局还会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了淮南市公共资源交易云智平台与省公共资源交易云智监管平台的对接,实现了水利工程招标交易数据信息共享。

制度保障打造民生水利。市水利局加强惠企政策宣讲解读,通过集中开展“送政策上门 助企业发展”“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省水利厅优化营商环境三十一条工作举措”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促进供水、节水服务深入一线,营造了良好的营商工作氛围。市水利局还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利用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等渠道,以“一图看懂”“政策问答”“视频解读”等形式,让惠企政策深入人心、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