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铺

王晓珂

版次:A02  2024年03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十铺即如今的寿县涧沟镇,位于寿县古城西南三十里,涧沟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注入淮河,流经集镇旁,人们沿着小河聚居在这里,有了涧沟集。六十年代成立了人民公社,在八十年代改为乡,所在地在满庄。一条路把乡分成两部分,南北跨度最大,西南角濒临淮河,三十铺在古时是驿道经过的地方,如今则位于寿霍路旁。过去有个小乡菱角乡,在八十年代末撤区并乡时也划入了涧沟。

涧沟乡原名是三十铺公社,三十铺很有名,古时寿县到正阳关,必经三十铺街,明、清朝在这里设置急递铺,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快递周转处。在街西路北有一处高地,四面围沟,这里称庙圩子,顾名思义,过去是一个庙,光绪三十年(1904),洪晓岚在此创办沦智学堂,设在影西庵,后来改为沦智初等小学,三十铺小学。1928年金克木曾在这个学校教书。沦智学堂比双门铺芍西学堂早三年,比正阳的羹梅学堂迟三年。

乡里有个蒋庙子,原名将军帽,传说古时一个战将兵败丢帽于此,后来人们建庙作为纪念。蒋庙有清真寺,原寺建于清末,在1954年大水后重新修建了一处寺庙。寺内有清代遗留下来的石料,有无字碑,还有雕刻精美的狮子抱绣球石门墩,栩栩如生。

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村委会驻地满庄就是以满姓所建的庄子,而史圩村有四分之一的住户为回族。走进史圩村,小路弯弯,绿树相映,会遇见一个环状水沟,形似圆月,来到的是月亮庄,庄子西侧古时有张家庄园,建有寨门,这里便称为张寨门。猪场也坐落在史圩,那是在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建有猪场,后来渐渐成为居民点,于是沿用了旧名。如今的猪场西临淮河,东接寿西湖广阔良田,高铁与高速穿越其间。水浒传里的宋江三打祝家庄,祝家败后一部分人逃到涧沟附近,后来建起了土楼,即现今的祝家楼。

乡村的寨子还有水寨,位于顾寨村的顾家寨是古时候顾姓建立的水寨,四面环水,进入寨子有小桥相通,寨子外面有八棵大橡栎树,高大挺立,风雨中历经几百年。顾家寨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安全性高,在动乱年代,没有受到一些土匪的侵害,四面八方的百姓来此居住,形成了集市,鼎盛时期,商铺众多,餐饮茶馆,铁铺粮行,行类齐全,逢集时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市场繁荣。

古时候人们把堆放粮草的地方叫做堆坊,乡里便有了李堆坊、北堆坊、南堆坊的小队。而李家是富裕的大户,堆放的粮草最多。到解放后李堆坊仍有五十多户人家,二百三十多人居住。李堆坊四周分别有毛家厢房,赵郢子,何圩和后圩子。

古时三十铺街上售的都是本地烧制的陶器、日常的瓦罐、杯碗、酒具等等,旧时村民姚氏在窑圩子的地方建有烧制土陶器的窑。过去在刘郢子还有一座瓦窑,在清朝咸丰七年这里有个铁头英雄的民间故事,是说捻军南征经过三十铺,被苗沛霖的队伍截断,有三十多位捻军士兵被包围,藏于瓦窑中,苗兵准备毁掉瓦窑来个瓮中捉鳖。瓦窑是三十铺财主与刘郢的刘财主合建的,带着一帮人与苗兵对抗,相持不下,到了深夜,苗兵困倦,有几个石磙一样的黑影向苗兵扑来,苗兵吓得一阵乱砍,只听叮叮当当一片声响,等反应过来再进入瓦窑,空无一人。古人言:“鱼过张网,贼过关门”,追赶已来不及了。原来是捻军几个人用窑中的瓦缸顶在头上,引走了苗兵,使瓦窑里的捻军众人安全脱身。

三十铺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洪晓岚出生在这里,名人纪,字伦五,别号愚谷,从小跟随父亲读书,历任阜财商业学堂堂长,寿县公学校长、教育局长,辛亥革命参加了淮上军起义。洪晓岚秉性严谨刚正,献身教育,解放前家设私塾教读,著有愚谷诗存、愚谷诗话、杂著等卷。

古时候,从寿州古城通往正阳古镇有一条大路,到了三十铺人们都会停下来歇歇脚,住上一晚,当时有个姓皮的人开了一个店,后来便有了皮店村。皮家店又有传说是“撇甲店”,由地方方言谐音而来,传说故事是说宋太祖赵匡胤困南塘的时候,高君保率领三万人马来寿州解围救驾,路遇才貌双全、武艺高强的刘金定,一见钟情,定下终身,并一同前往八公山。刘金定大战于洪于八公山,于洪大败而逃,由于天黑不识路径,经过三十铺乡野,慌忙中盔甲掉落,人们把掉落的地方称为“撇甲店”,后成了皮家店。而皮村里又有小葛庄、疙瘩庄、南曹小庄三个庄子、一个曹大郢子和一个南小圩子。

旧时的三十铺良田遍野,树木成林,枣树圩、皂角树庄都是由村内多枣树和皂角树而得名的小庄子。村史最久的是丁圩村的王老圩,圩子为王氏所建,据说源于三国时期就已形成圩子。而曹家则在丁圩村办有酒坊,酒香飘荡周边几十里的家园。

昔日的三十铺是繁华的集市,白天人头攒动,夜晚唱歌的戏子往来于酒馆,最繁华处在“后牛市”,即如今叫大塘的地方,集市买卖多至几百头牛,并形成了搭台唱戏的场景。黄家庙会会期一般在正月十五,连同迷魂阵灯会,白天夜晚,歌声不断,热闹非凡,喧闹声响于十几里外。集市不远处有个汪塘寺,香火冉冉,而为何叫汪塘寺现已无法考证了。

古时淮河水道流经三十铺,境内的老涧沟集街北至今保留一个通淮桥,为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古桥,如今尚在,立在桥上的旧碑石藏于老涧沟集上的张家院内,石上的字迹依稀尚可辨认。

昔日流经此处的河道宽广,船只众多,通淮桥头形成了自然码头,集上老人记忆,桥河边东不远处有黄城庙,桥南形成的老涧沟集市商户林立,每到逢集,通淮桥上熙来攘往,有种清明上河图的情状,茶馆人头涌动,由于此处有淮河水流过,土壤肥沃,出产的芹菜是全州县方圆百里争相购买的品种,最好吃的芹菜产自这里,杆白菜嫩,品相完美。古时老涧沟集的人们生活悠闲自在,早晨起来,茶馆喝茶聊天,回家早餐,然后摆摊经营,晚来河边散步,悠闲自在。改革开放后,在新的地方建起了农民城,老集上的人被动员搬往那里经营设点,但还有很多人家舍不得离开这个依河而建的老街,留了下来,烟火不息,绵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