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快建设繁荣兴盛文化强市

版次:02  2024年03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接一版)

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以文化滋养群众美好幸福新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对此,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场馆建设,完善服务内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23年,我市精心打造了一批“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市文化艺术中心内市图书馆阶梯书墙成为市民驻足休息、阅读打卡地,全年接待读者近22.1万人次,开展活动262场。印发《2023年淮南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规范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流程,提高服务水平。2023年,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活动4821场,服务人次264.8万人次。高质量开展“送戏进万村”工作,全年完成演出947场次,完成率113.82%,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认真落实省委一号文件关于“支持群众自办乡村‘村晚’、广场舞展演等文化活动”重点工作要求,全年累计开展乡村“村晚”78场,演出节目900余个,1万余群众参与演出,线上线下观众近9万人次。创新打造贯穿全年的“欢乐一夏·醉淮南‘大地欢歌’2023年淮南市文化惠民文艺演出”品牌活动,每周末开展2场次夜间文艺演出,全年累计演出40余场次,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我市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获评安徽省最美“四季村晚”“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市少儿图书馆、寿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二级图书馆。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非遗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此,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扎实开展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字化资源采集记录工作,办好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让非遗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2023年,我市把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00余万元,加大非遗保护工作投入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建设,办好非遗重点宣传展示活动,持续加强非遗对外交流传播,让非遗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56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政府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是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抬阁肘阁、火老虎和花鼓灯4项,省级项目22项,市级项目30项。

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人才是关键,活动是支撑。我市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2023年启动了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增补12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市级传承人王利梅等9人申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黄学军、孙元多两人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正在公示。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揭牌并对外开放,高质量办好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淮南、蚌埠、阜阳三市非遗汇演、“非遗购物节”、“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