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本报记者 张昌涛 本报通讯员 孙玉洁

版次:02  2024年03月1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淮南中心血站,登记填表、检验、进入采血……这套血小板捐献流程对于郝米尔来说轻车熟路。近日,当被记者问及为何坚持无偿献血时,郝米尔说道:“伸一次手,捐一次血,就可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是我的荣幸。”

郝米尔是淮河能源集团朱集东矿机电修配中心的一名地面维修工。1999年10月22日这天,是25岁的郝米尔人生中第一次献血,而这一献就坚持了24年,累计献血量已达10000ml,相当于两个半成年人全身的总血量。

除了献血,郝米尔采样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也加入中华骨髓库,并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她用“三献”(献血、造血干细胞捐赠、人体器官捐赠行为)奉献自己的爱心,为患者生命“续航”。

2017年6月,郝米尔与好友将身边热爱“三献”的人集合在一起,成立了淮南“三献”志愿者团队。为了让组织的公益活动合法化,2018年,她与朋友在淮南市红十字会注册了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在她的号召下,淮南“三献”志愿者团队已由原来的10多人扩大到现在的80多人。她和她的团队组织参加的活动有460余场,动员献血者600余人、造血干细胞入库者70余人。2022年,郝米尔被评为“淮南市最美巾帼志愿者”。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小时候,家里人就告诉我,学习雷锋好榜样。学雷锋,让我在平凡的工作中也能做到不凡。”郝米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