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抚慰心灵的地方

刘翠琴

版次:03  2024年02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习惯网购后,连一日三餐所需的米面和不少菜品也在网上下单了,但有些生鲜类还得在超市或菜场亲自眼看手摸一下,买着才放心。无论荤素,想要更新鲜、品种更全,最好去规模较大的菜场。日子久了,觉着去菜场挺有意思,哪怕啥也不买,也常去转转看看。

菜场绝对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买卖双方智斗的戏码,随时随处可见,你是观者也是演员,但若不想沾一身泥水、碰一鼻子灰或生一肚子气,也是有讲究的。

去菜场的行头讲究“平易近人”,如见大宾的盛装、正装,不可取;浓妆艳抹,更不可取。那些阅人无数的商贩们没等你近前,便猜测出你是一个远庖厨之人,会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卖给你,且会短斤少两。有一次,我买条一斤多重的鳊鱼,卖鱼的大姐不等我付钱就三下五除二刮净鱼鳞且将鱼开膛破肚了。觉得不太对劲,就又让她称了一条,再三声明不杀。付钱后,将活鱼拎到市场校秤处,整整少了三元钱。拎着鱼,走到卖鱼大姐身边,笑着对她说:“老板娘,你是不是算错账了?”她倒也干脆,从装钱的盒子里拿出三个一元硬币放到了装鱼的袋子里。后来熟悉了,问她为啥“宰”我?她的回答让我醍醐灌顶:“你穿得正儿八经的,又戴着眼镜,不像会买菜的。”

会买菜,确实是一门学问,其中不仅仅是货比三家不吃亏,还要有望闻问切的功夫。望形观色,不能被鲜肉灯之类所迷惑,不能被柜面上摆放的样品迷惑;生鲜类的往往是“生臭熟香”,不要遇腥臭而掩鼻,闻气味得靠近一点;问价时,搞清价格单位是市斤还是公斤、是克还是两,问清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切,即上手触摸、翻看、抓捏……只要卖家允许,全方位无死角地观察清楚。

常听到卖鱼卖肉的好心提醒:“哎,你离远一点,小心溅到你衣服上。”笑回:“没事,我这衣服不值钱。”心里嘀咕:我眼睛高度近视,你再让我离远一点,谁知道你要干什么?我是上过当的:趁我不注意,把鱼换成“睡觉”的鱼;排骨里混进扇子骨;鸡缺胳膊少腿或鸡肫不翼而飞……吃一堑长一智,为了让自己在菜场“游刃有余”,我拎旧布包、趿拉旧运动鞋、油渍麻花的衣服外加袖套,有时甚至还系着围裙。如果看到如此灰头土脸的我出现在你面前,不必诧异。我不是去菜市场,就是从那烟火市井处回来。我不擅讨价还价又不想被宰得太狠,这样的“盔甲”,管用。

也许有人会说我锱铢必较、抠抠搜搜,但我都不理会。上有老下有小,中有房贷跑不了,一大家人的三餐四季,不好好计较,怎么行?何况,谁愿意做被宰的冤大头?宰了你还笑话你蠢。身为老师,被宰尤其难堪。过去只要听人说老师会算小账,就慷慨地“潇洒走一回”,结果又被嘲笑穷大方,郁闷之气久久不能疏解。

每次我从菜场回来,都给老头子绘声绘色地描述菜场见闻,搞得他颇遗憾没与我携手同去。我才不要他陪我去。若他同去,我虽不必对镜贴花黄,但肯定是要脱下我那买菜“战袍”,换上能与他楚楚衣冠相匹配的衣裳,太折腾人。再则他斯斯文文地站我旁边,我怎么能做出虚张声势讨价还价的样子?要么是被宰没商量,要么是被其笑话斯文扫地。他知我不会带他去,每次只能在家眼巴巴地等我回来。看我边从包里往外掏菜边眉飞色舞地跟他汇报菜场见闻,他也满心愉悦。

作家钱红丽在《普洱纪行》文中说:“每去陌生的地方,喜欢逛当地菜场。菜市,是伟大而沸腾的生活之根部,永远是甘甜的,令人快乐的。”这话很得我心。菜场那琳琅满目的活色生香、喧腾的声音和气息,提醒你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再难的生活,有了一份实在,便有了一份最好的抚慰。

菜场,真的不仅仅是买菜卖菜的地方。